敦化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敦化周边个人服务两小时六百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总能看到“敦化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这样的信息。说真的,第一次瞥见这条“敦化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的广告,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指的是啥服务呢?
走在敦化街头,电线杆和共享单车篮里偶尔会冒出这类手写小广告。字迹通常很潦草,就简单写着“个人服务两小时六百”,连个具体项目都没说明。隔壁开超市的老王说,上个月他店门口也被贴了好几张,刚清理掉隔天又出现了,弄得他挺恼火。
街坊邻居的不同反应
豆浆店老板娘快人快语:“这价钱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要是正经家政打扫,两小时六百块可比市场价高出一大截呢。”她边说边擦着收银台,“但要是别的啥服务…那可得当心了。”她压低声音告诉我,附近几个小区业主群里都在传,让大伙儿提醒自家老人别轻信这种来路不明的广告。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在敦化路开了十年理发店的阿强觉得,说不定就是普通的跑腿服务。“现在年轻人忙啊,花钱买时间很正常。帮接送孩子、代排队办业务什么的,两小时收六百,图个省心呗。”他拿着推子比划着,“但为啥不写明白呢?神神秘秘的反而让人往歪处想。”
我特意在几个本地论坛搜了搜,发现提到“敦化周边个人服务两小时六百”的帖子还真不少。有个网友发帖问有没有人试过这服务,底下跟了五十多条回复,但没一个人站出来说亲身经历过。倒是有人提醒,这类广告最好别碰,万一遇到陷阱,那可不是几百块钱的事了。
上周碰到社区民警小张在巡逻,我顺口问了句。他皱起眉头:“这类模糊广告我们一直在关注。说实话,正规服务都会明确标注内容,比如‘家电维修’、‘管道疏通’。这种光写价钱和时间的,多半有问题。”他建议居民看到就直接向物业反映,或者打社区电话举报。
说来也巧,昨天在咖啡店听见两个年轻人聊天。穿灰罢恤的说他哥们儿上周差点上当,就是看了“敦化附近的人600两个小时”的广告,加了微信后对方说话遮遮掩掩,非要线下见面再细谈。他哥们儿觉得不靠谱,赶紧把对方拉黑了。
现在这种广告似乎升级了,有些改成线上推送。我邻居李阿姨就收到过类似短信,写着“专业服务,两小时六百”,她当时还以为是女儿给她预约的理疗师,差点就回电话了。幸好她女儿下班回来及时提醒,才避免了可能的经济损失。
这事让我想起早些年满大街的“重金求子”广告。套路都差不多,利用模糊信息引发好奇心,等有人上钩再步步设套。虽说现在大家防骗意识提高了,但这种“敦化周边个人服务两小时六百”的广告依然时不时冒出来,说明还是有人会去尝试。
傍晚去公园散步,听见几个下棋的大爷也在聊这个事。穿白汗衫的那位说得在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到处是陷阱。管他什么服务,写得不清不楚的,咱绕着走就对了。”这话虽然朴实,但确实是个理儿。
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快,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无论怎么变,诚信经营这条底线不能破。那些愿意提供真实服务的人,应该大大方方写明服务内容、明码标价,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把生意做得长久。
或许过不了多久,这类含糊其辞的广告就会自动消失。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一次次教训,大家都会变得更谨慎、更聪明。到那时候,那些还在玩文字游戏的人,恐怕就再也找不到生存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