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品茶上课工作室,高碑店茶艺研习课堂
走进高碑店那条熟悉的巷子,老远就闻见若有若无的茶香。这味道不是从某家茶叶店飘出来的,而是巷子深处那家“高碑店品茶上课工作室”的日常。说来也怪,以前总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儿,直到偶然路过这里,被朋友拉进去坐了坐,才发现原来茶的世界这么有意思。
推开工作室那扇木门,外面的喧嚣好像瞬间就被隔绝了。这里没有急促的脚步声,也没有大声的谈话,只有舒缓的音乐和空气中弥漫的温润茶气。几个年轻人正围坐在茶艺师身旁,看着老师不紧不慢地温杯、置茶、冲泡,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说不出的优雅。
从喝茶到懂茶,原来只差一步
我记得第一次来这里上课时,连绿茶和乌龙茶都分不清楚。老师是个很温和的中年人,他笑着说:“别急,咱们慢慢来。喝茶这事,急不得。”他先让我们闭上眼睛,闻不同茶叶的干香——绿茶的清新、白茶的甜醇、普洱的陈韵,原来光是用鼻子闻,就能感受到这么多不同的气息。
实际操作环节就更有意思了。看起来简单的注水,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水柱要细要稳,沿着盖碗边缘缓缓注入,不能直接砸在茶叶上。我第一次尝试时,手抖得厉害,水洒了一桌子。旁边的同学都笑了,老师却点点头说:“没关系,多试几次就好。记住这个手感。”
说来也怪,就这么反复练习了几次,还真找到了那种“手感”。手腕放松,心神专注,水流自然就稳了。这大概就是老师常说的“用心泡茶”吧。
茶香里的慢时光
在高碑店茶艺研习课堂待久了,我发现变化的不只是泡茶的技巧。以前总习惯一口气把茶喝完,现在学会了先观其色,再闻其香,然后小口品尝,让茶汤在口腔里停留片刻,感受它在舌尖、舌面、喉底的不同滋味。同一款茶,在第一泡、第叁泡、第五泡时,味道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别,这在前我是完全想象不到的。
工作室里有个常来的李姐,她说来这儿上课成了她每周最期待的事。“在这坐一下午,心里特别静。”她说,“平时工作上的烦心事,泡着泡着茶就淡了。”确实,在这个空间里,大家都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说话轻声细语,动作从容不迫。偶尔有人带来自己收藏的好茶,大家就一起分享,聊聊这茶的来历,说说各自的感受。
上周我们还尝试了宋代点茶,那种完全不同的饮茶方式让大家都很兴奋。看着茶筅击打出的绵密泡沫,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老师说,了解不同的饮茶方式,能让我们更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在每次路过这条巷子,我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高碑店品茶上课工作室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学茶艺的地方,更像是城市里的一个精神栖息地。在这里,我学会了不只是喝茶,更是品味生活;不只是学习技能,更是修养心性。那些在茶香中度过的午后,都成了忙碌生活中最珍贵的片刻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