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祥那里有站小巷的,凭祥站旁小巷位置
说到凭祥那里有站小巷的,很多第一次来的朋友肯定要挠头。火车站广场那么大,出口那么多,到底该往哪儿拐呢?我刚来的时候也在这转悠了老半天。
其实呀,出了凭祥站正门,往右手边瞧,那条被几家快餐店和杂货铺夹着的小路口就是。巷子不宽,老旧的居民楼挤在两侧,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挂着,生活气息特别浓。走进去十来米,就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那是越南米粉和烤肉的混合味儿,勾得人肚里的馋虫直叫唤。
巷子里的烟火气
这条凭祥站旁小巷位置虽不起眼,里头可是藏着不少好味道。就说阿婆家的卷粉吧,米皮薄得透亮,裹着木耳肉末,蘸上鱼露,那叫一个爽滑。她在这巷口摆了十几年摊,好多在附近做红木生意的老板,都是吃着她的卷粉发家的。再往里走,还有家没招牌的糖水铺,绿豆海带汤熬得沙沙的,大热天来一碗,比什么饮料都解暑。
我特别喜欢在傍晚时分过来。那时候,下班的人、放学的孩子都涌进巷子,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个卖水果的大姐总爱扯着嗓子喊:“菠萝蜜!今天刚开的菠萝蜜!”那声音洪亮得,半条巷子都听得见。
巷子中段有棵大榕树,树下总聚着下象棋的老爷子。他们有时候为一步棋能争上半天,旁边看热闹的比下棋的还着急。坐在旁边的石凳上,能听到他们用本地白话聊天,虽然听不太懂,但那种悠闲的节奏,让人不自觉地就放松下来。
说到这个凭祥站旁小巷位置,还真有点意思。它就像这个边境小城的缩影,既保留着老凭祥的市井味道,又悄悄融入了些异域风情。偶尔能看见戴着斗笠的越南妇女,拎着大包小包从巷子穿过去,她们的奥黛裙摆在巷风里轻轻飘动。
记得有回在巷尾买法棍叁明治,摊主是个中越混血的大叔。他一边往面包里塞肉松和腌萝卜,一边用带口音的普通话说:“我在这巷子住了叁十年咯,看着火车站翻新,看着人来人往。”他熟练地用纸包好叁明治递给我,“但这条巷子,还是老样子。”
是啊,火车站广场越来越气派,高楼也越盖越多,可这条紧挨着车站的小巷,依然固执地保持着它原本的模样。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墙角的青苔绿了又黄,那些熟悉的味道和声音,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变。
有时候觉得,寻找凭祥那里有站小巷的的过程,就像是在寻找这个城市的另一面。它不在那些光鲜亮丽的主干道上,而是藏在车站背后,需要你耐心寻找才能发现。下次你要是来凭祥,出了站别急着走,不妨也来这条小巷转转。买根烤玉米,或者坐下来吃碗粉,感受一下这条巷子独有的、慢悠悠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