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赣州旧街巷的爱情故事在何处
那些藏在砖瓦间的细碎温柔
说来也巧,那天我正穿过灶儿巷的青石板路,忽然被墙头垂下的叁角梅绊住了脚步。老墙斑驳的阴影里,一对银发老人正坐在竹椅上择菜,爷爷的手指总会"不小心"碰到奶奶的手背,像极了六十年前他们在这巷口初次牵手的模样。
我忽然意识到,赣州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标准答案呢?它或许就藏在董府雕花木窗后那对经营民宿的夫妻身上。男人在院里修理旧桌椅,女人端着绿豆汤走过来,自然地用袖子替他擦汗。他们没说什么甜言蜜语,可那种默契让人想起巷口那棵缠绕着古墙的紫藤——看似各长各的,根系早就在地下紧紧相拥。
往建春门方向走,会遇见在城墙下卖米糕的阿婆。她的推车总搁着两个搪瓷杯,印着上世纪厂矿单位的红字。过会儿就有位戴草帽的老爷子慢悠悠过来,不说话,只把其中一个杯子换成保温壶。街坊说这是他们四十年雷打不动的仪式,当年知青返城时,阿婆就是捧着这个杯子在车站等了他叁天叁夜。
要说赣州旧街巷的爱情故事在何处最动人,或许不在轰轰烈烈的誓言里。你瞧那对在古井边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新娘的裙摆扫过井沿的青苔,摄影师让他们相视而笑。可最动人的瞬间,却是新郎突然蹲下为她系鞋带时,头顶恰好落下来几朵桂花——就像这些巷子见证过的无数爱情,总是藏在最不经意的细节里。
转角传来自行车铃铛声,穿校服的男生单脚撑地,等在甜酒铺子前。扎马尾的姑娘跑出来,往他车筐里扔了包温热的糯米糕。他们红着脸飞快地说着什么,车轮碾过光绪年间的青砖,消失在长满爬山虎的拐角。这样的画面让人恍惚,仿佛看见叁十年前他们的父母,也在这条巷子里经历过相似的青春。
暮色渐浓时,我在南市街的茶馆歇脚。老板边烫茶杯边指着窗外:"瞧见对面裁缝铺没有?那对老夫妻每天这个点都要拌嘴,为针脚密不密,为晚饭咸不淡。"正说着,就见老先生端着茶缸过去,轻轻放在老伴的缝纫机旁。那些琐碎的争执声,反倒成了巷子里最生动的背景音。
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刻意寻找。当炊烟从老宅的天井升起,当晚风送来章江的水汽,当某个寻常的黄昏你走在巷子里,突然被某个温暖的瞬间击中——那时你就会明白,这些浸润着岁月深情的街巷,早把答案写在了每一块温润的青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