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赤壁50元一次女工哪里寻
最近老有人在网上打听“赤壁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这种问题看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老实说,第一次看到这个搜索词时我愣了半天,这到底是想找廉价劳动力还是另有所图?
趁着午休时间和工地老师傅闲聊,他掏出皱巴巴的香烟嘀咕:“现在哪还有50块干一天的活儿?工地小工日结都两百起步了。”这话让我想起上个月路过劳务市场,看见举着牌子的女工们,塑料板凳上歪歪扭扭写着“瓷砖美缝”“墙面刮白”。
劳务市场的真实模样
清晨六点的招工点总是闹哄哄的,头戴安全帽的包工头刚摇下车窗,瞬间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个大姐攥着褪色的帆布包跟我说,她接的保洁活儿算下来每小时25元,就这还经常抢不到单。听到有人打听“赤壁50元一次女工哪里寻”,她皱着眉头往后退了半步:“这种便宜活儿听着就不对劲。”
其实正规用工渠道都很透明。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每周发布招聘信息,家政公司门口贴着明码标价的服务项目。要是真需要找零工,还不如去超市看看理货员招聘,至少工资日结看得见摸得着。
隔壁装修队的瓦工张姐说话更直白:“咱们凭手艺吃饭的,时薪低于60块的活儿根本不做。那些打着低价幌子的,指藏着什么猫腻呢。”她抹了把额头的汗,继续弯腰搅拌水泥,滚筒墙漆的味道在楼道里弥漫开来。
偶尔能在老城区电线杆上见到手写招工广告,模糊的“日结200”下面总有被撕剩的纸条角。劳务中介小赵偷偷告诉我,现在正规平台都要实名认证,但凡躲躲闪闪说“一次结算”的,多半不是正经路子。
傍晚收工时遇到开着电动叁轮的女工队伍,车斗里堆着打磨机和涂料桶。问她们是否听说过50元的零工,带头的大姐笑得前仰后合:“买碗牛肉面都要18块了,这价钱怕是还在零几年吧?”
其实算笔账就明白了,现在赤壁城区租个单间每月都要六百,每天光伙食开销最少叁十。真要找“赤壁50元一次女工哪里寻”,恐怕只能找到虚构的童话故事。
劳务市场东头的公告栏新贴了防诈骗提示,红底黑字写着“警惕高薪诱惑”。巡逻的市监局同志正好在给农民工发宣传册,册子上印着维权热线和正规求职渠道。穿工装的小伙子边翻册子边嘟囔:“还是得找签合同的长期工。”
黄昏时分,劳务市场渐渐安静下来。没找到活计的人们叁叁两两往公交站走,有个阿姨把安全帽塞进编织袋,手机外放着戏曲唱段。她今天接了8小时装修垃圾清运,微信到账240元。这个数字,或许才是赤壁零工市场最真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