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男人喜欢的小巷子,安陆男士偏爱的胡同
巷口那盏昏黄的灯
巷子不宽,两边是有些年头的青砖墙,墙头偶尔探出几枝石榴树。傍晚时分,总能看见叁两个中年男人蹲在巷口石墩旁,手里夹着烟,烟雾慢悠悠地飘着。他们不太说话,就静静看着巷子里玩耍的孩子们。老陈常说:"在这蹲一会儿,比在家抽两包烟还解乏。"
往深处走,拐角处有个补鞋摊。李师傅在这摆了二十多年摊子,他的工具箱磨得发亮。附近的男人都爱把鞋往他这儿送,不光为了修补,更想听他扯几句闲篇。谁家儿子考学、谁家新房装修,他都门儿清。张老板开着宝马过来,照样搬个小马扎坐下:"李师傅,我这鞋底有点开胶——顺便问问,你家闺女报的哪家辅导班?"
胡同里的烟火气
胡同另一头连着老菜场,清晨五六点最热闹。老王每天拎着乌笼遛弯回来,总要停在刘嫂的豆浆摊前。"还是老规矩?"刘嫂不用他开口,麻利地盛满豆花。男人们站在摊前喝完,碗往桌上一搁,抹嘴的工夫已经把今天的菜价打听清楚了。
要说这安陆男人喜欢的小巷子,还真有些讲究。它不是旅游景点那种修葺一新的仿古街,墙上的斑驳、石板的凹陷,都是岁月留下的印记。老周在巷尾开了间剃头店,用的还是手推子。他说:"来我这儿的,图的不是剃头,是能安安生生打会儿盹。"确实,那张老式理发椅上,不知有多少人闭眼小憩的时光。
傍晚的棋摊更是热闹。水泥台面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棋盘,围观的人比下棋的还着急。"跳马!跳马!""别听他的,出车!"嚷嚷声中,路灯悄悄亮了。有人回家端来晚饭,就着棋局扒拉两口。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把钟头里,烦恼都留在棋盘外头了。
藏在岁月里的温度
去年旧城改造,听说要拆掉这条胡同,男人们难得地聚在一起喝了回酒。平时话不多的赵工居然拍了桌子:"这条胡同,我爷爷那辈就走,能说拆就拆?"后来大家联名写信,到底把胡同保了下来。从那以后,傍晚的棋摊边多了几个年轻人。
现在想想,安陆男士偏爱的胡同之所以让人留恋,大概是因为在这里能喘口气。现代社会节奏太快,男人们肩上担子重,总得有个地方让他们卸下片刻。可能是补鞋摊前的小马扎,可能是理发店的转椅,也可能是棋局旁的空酱油桶——往上一坐,整个人就松弛下来了。
昨晚路过,看见几个半大孩子在小巷里追跑,他们父亲站在巷口闲聊。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青石板路上响起熟悉的脚步声。这安陆男人喜欢的小巷子,就这样静静躺在城市一角,见证着寻常日子里的温暖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