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小巷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玉门哪里小巷子最多
玉门的老城区
那天我在玉门西关外的老城墙下转悠,碰见个摇着蒲扇乘凉的老爷子。他眯着眼打量我:"找小巷子呢?往南走,邮电局后头那片,拐个弯能看见十来条巷子肩挨着肩。"这话让我想起很多初来玉门的人都会问:玉门小巷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老城区确实藏着不少故事。青砖墙缝里长着狗尾巴草,谁家晾的碎花衬衫滴着水珠,在青石板上溅开小小的花。我数过邮电局旁边那片,从宽巷子进去,左手边岔出叁条窄巷,像叶脉似的朝不同方向延伸。有户人家的院墙探出枣树枝桠,红彤彤的果子就垂在巷子中间。
往深里走更热闹。卖豆腐脑的叁轮车卡在两条巷子交叉口,车铃铛叮当响。穿校服的孩子蹲在门槛上写作业,铅笔头断了就蹭着墙沿削。这些寻常景象,偏偏让人挪不动步。
北坪的巷子迷阵
不过要说玉门哪里小巷子最多,北坪那片才叫绝。去年翻修下水道时,施工队摊开图纸都挠头——叁十四条巷子拧成麻花,最窄的两人并肩过都得侧身。住在这的李大姐告诉我,她嫁过来头半年,出门买个酱油还能走错门洞。
记得有回傍晚,我在北坪撞见个送煤气的师傅。他扛着钢瓶在巷子里穿梭,根本不用看门牌号。"赵家窗台养月季,钱家铁门掉块漆",他念叨着这些标记,七拐八绕就精准停在孙婆婆的厨房窗外。这种活地图的本事,怕是导航软件都学不会。
这些密如蛛网的巷子藏着玉门的魂。清晨五点半,炸油条的香气会同时从五六条巷子飘出来;正午时分,修补搪瓷盆的吆喝声在巷子里撞来撞去;等到夜幕降临,某扇虚掩的木门后忽然传来西凉调子的口弦声。
如今新城区的楼房越盖越高,可这些老巷子依然固执地盘踞在原地。去年市政部门做过统计,现存四百多条巷子里,北坪片区就占了将近叁分之一。要说玉门小巷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数据倒是给出了明白答案。
不过对我而言,巷子多不只是数字。是春天墙头探出的杏花枝,是夏天各家门口泼水降温的青石路,是秋天晾在竹竿上的辣皮子,是冬天积雪覆盖时依然能认出的门楣。这些纵横交错的脉络里,流淌着玉门人具体而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