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同江少年时薪50元
这个价格背后
刷手机的时候,偶然看到“同江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行字,手指头不自觉地就停住了。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在做什么兼职?家教?发传单?还是别的什么?说实话,这个数字放在大城市可能不算特别扎眼,但在同江这样的地方,确实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我试着问了几个朋友,他们听说后的反应都差不多。“现在孩子都这么能干了吗?”“我当年这个年纪,零花钱一天也就五块十块的。”这话不假,我们那会儿暑假帮家里做点事,能挣个买冰棍的钱就高兴得什么似的。时代真是不一样了,孩子们接触的世界广了,机会好像也多了。
仔细想想,这“同江少年时薪50元”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我们平时没太留意的东西。可能是这孩子有什么特别的技能,比如编程、画画或者乐器玩得特别好,在网上接点活儿;也可能是周末帮着亲戚看店,忙的时候搭把手。但不管怎么说,能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总是件值得肯定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一小时五十块钱的工作,对一个还在上学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太占时间了?功课怎么办?休息时间够吗?这些实际问题一下子都冒了出来。我认识的一个初中老师说过,现在孩子们的压力确实不小,既要学习好,还要发展各种特长,要是再分心去打工,真怕他们吃不消。
但换个角度想,适当的劳动体验其实挺宝贵的。知道钱来得不容易,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关键是怎么把握这个度,既不让打工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又能从中得到锻炼。
说到同江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事,我忽然想起邻居家的孩子。那孩子去年暑假在网上帮人做设计,还真赚了些零花钱。他妈妈一开始挺担心的,后来发现孩子不仅没耽误学习,反而更懂得规划时间了,做事的责任心也强了不少。当然,这孩子是个例,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样。
其实最让人在意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是单纯为了零花钱,还是真的对某件事感兴趣?是迫于经济压力,还是想早点体验社会?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比那五十块钱更重要。
现在的生活成本确实不低,孩子们想要的东西也多了。新款手机、潮牌衣服、各种游戏装备,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想挣钱的原因。但作为大人,我们得帮着把把关,别让赚钱这件事变了味儿。毕竟这个年纪,最重要的还是打好基础,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做人做事上的。
看着“同江少年时薪50元”这个话题,我突然觉得,我们这代人是不是也该更新更新观念了。既不能一味反对孩子接触社会,也不能放任不管。 maybe 最好的方式是多沟通,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些建议。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适合早点接触社会,有的可能还需要更多保护。说到底,这五十块钱背后,其实是我们怎么看待成长这件事。
成长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过度保护。或许,同江这个14岁学生的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这条路,需要孩子们自己走,也需要大人们在旁边适时地扶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