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快餐品茶工作室,商洛快餐茶饮工作室
要说咱们商洛这几年变化可真不小,以前街上找家茶馆都得绕半天,现在好了,叁步一家奶茶店,五步一间茶饮铺。不过最近路过城东,倒是发现个挺特别的去处——商洛快餐品茶工作室。名字听着新鲜吧?我也是这么觉得,忍不住就推门进去看了看。
店面不大,但收拾得挺利落。左边摆着叁四张原木小桌,右边是开放式操作台,能看见店员手法娴熟地冲泡着各式茶饮。玻璃柜里排着七八个陶瓷罐子,标签上手写着“秦岭毛尖”“丹凤乌龙”,旁边小黑板上用彩笔标着今日特调:桂花乌龙奶盖、蜜桃冰萃红茶。这阵势,跟传统茶馆确实不太一样。
快节奏里的慢时光
正打量着菜单呢,穿深蓝围裙的店员姑娘笑着递过来一杯试饮品:“咱家茶叶都是当天现泡的,您尝尝这个。”接过抿了一口,茶汤清亮,带着淡淡的兰花香。抬头看见墙上挂着的钟,分针咔哒走着,可店里叁两个客人都不慌不忙的,有对着笔记本敲键盘的年轻人,也有捧着书慢慢翻的中年人。
这就有点意思了。你说它是快餐模式吧,确实从点单到取茶不过五分钟;可说它快吧,整个氛围又让人想多坐会儿。柜台后边那个忙着称茶叶的小伙子抬头搭话:“咱这商洛快餐茶饮工作室就是想让大家在忙里偷个闲,好茶不用等,但喝的时候可以慢慢来。”
正聊着,门外进来个穿西装的大哥,看样子是附近单位的。他熟门熟路地点了杯茉莉绿茶,顺手从架上抽了本杂志,在靠窗位置坐下。五分钟后面包配茶下肚,他又在座位上眯了十分钟,这才拎着公文包匆匆离开。这种节奏,倒真是应了现在人常说的“碎片化休息”。
茶香里的新意思
我注意到操作台后面还有个区域,架子上摆着不少独立包装的茶包。店员说那是为赶时间的客人准备的,可以随手带走冲泡。包装设计得挺别致,印着商洛本地的手绘地图,背面还附了简单的冲泡方法。
“其实很多人开始就是图个方便,”店员边擦杯子边说,“但喝着喝着就尝出不同了。咱这的茶都从周边茶场直接进货,省了中间环节,既新鲜又实惠。”她指着标签上的产地,“就像这个商洛快餐品茶工作室推出的挂耳茶包,上周刚被几个老客要去了二十多盒。”
窗外天色渐暗,路灯次第亮起。我又点了杯红茶,看着茶叶在滤网里慢慢舒展。忽然觉得,这种模式挺适合现在的生活——既保留了传统茶饮的韵味,又接上了现代人的节奏。不像老式茶馆得专门腾出半天功夫,也不像连锁奶茶店满杯都是糖浆味。
临走前,发现墙角有个小本子,翻开一看是客人的随手记。有画着茶杯简笔画的,有写了两行诗的,最新一页写着:“叁年了,终于在这杯茶里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字迹有些潦草,但那个“终于”二字描得特别重。
推门出来,晚风带着凉意。回头看了眼亮着暖灯的招牌,心里琢磨着,明天午休要不要再来坐坐。这种藏在城市角落的小空间,或许正悄悄改变着很多人喝茶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