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保定学生约见一次五百元
最近在本地论坛上,总能看到“保定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这样的信息飘在首页。说实话,第一次瞅见这行字,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表述模模糊糊的,乍一看还真容易让人想歪。
我有个表弟就在保定上初中,正是十叁四岁、半懂不懂的年纪。看到这种信息,当哥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生怕有孩子因为不懂事,或者因为一点零花钱就被坏人给忽悠了。这“保定学生约见一次五百元”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事儿?
五百块钱的诱惑
初中生,哪来的收入?五百块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可能是新款球鞋,可能是惦记了好久的游戏皮肤,也可能是请全班同学喝奶茶的“面子”。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讲究个性和攀比,但自制力和判断力还跟不上。万一有人用这“保定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当鱼饵,孩子们能扛住这种诱惑吗?
我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如果有人跟我说,帮个小忙,或者只是出去见个面聊聊天,一两个钟头就能挣到爸妈给的一个月零花钱,在我那个年纪,恐怕也很难不动心。问题的根子,是不是就出在这儿?
绕着弯子问了好几个在保定当老师的朋友,他们都说没听说学校里有明目张胆的事。但有个老师叹着气说,现在孩子都用智能手机,交流都在网上,真有什么事,学校和家长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沉。
事情可能没那么复杂?
后来有个跑社会的朋友点醒了我。他说,老哥,你别光往最坏处想。“保定学生约见一次五百元”这种信息,也可能就是些普通的暑期兼职,比如家教机构找初中生当小老师给更小的孩子辅导作业,或者商场找学生娃娃做产物体验。只不过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把话说得含糊其辞。
这么一说,我倒有点回过味来了。是啊,现在很多广告不都这样吗?话不说满,留点想象空间,点击率就上去了。可问题是,这种模糊的表述用在成年人身上也就罢了,用在初中生相关的信息上,实在是太不合适,风险太高。
这就像在小区里放了个没上锁的糖果盒子,虽然里面可能只是普通水果糖,但路过的孩子谁知道会伸手拿一颗尝尝?万一里面混了别的东西,那后果谁来承担?
我觉得吧,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保定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的信息都不应该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公开论坛上。如果是正经兼职,为啥不大大方方写清楚工作内容、时间和地点?这样吞吞吐吐的,反而让人怀疑。
这件事给我提了个醒。咱们社会对孩子的保护,光靠学校和家长盯着还不够,还得整个环境都干净。那些发布信息的平台,是不是也该负起责任来?对这种涉及未成年人的模糊信息,审核能不能再严格一点?
下次再看到类似“保定学生约见一次五百元”的帖子,我肯定顺手就举报了。宁可是误会,也不能冒这个险。孩子们的世界应该是明亮的教室、热闹的操场和安心的家,不该被这些不明不白的“五百元”所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