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家教服务百元叁小时
最近在小区布告栏上看到一则挺有意思的广告:"东阳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家教服务百元叁小时"。当时就忍不住停下电动车多看了两眼。这种用电话辅导功课的方式,现在好像悄悄在家长圈里流行起来了。
我家对门张姐上个月就给儿子试过这法子。她家孩子数学老是卡在应用题上,请大学生上门家教每次要两百块,听说电话辅导才一百块叁小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约了一次。没想到孩子抱着电话和那个初中生小哥聊了四十分钟,突然开窍似的把练习册摊开就开始写。张姐说孩子在电话里念叨"原来要画线段图啊",那语气跟发现新大陆似的。
电话两头的奇妙化学反应
这种学生家教服务百元叁小时的模式,最妙的地方在于两边都是孩子。初叁学生刚啃完初二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还热乎着,他们记得自己当初在哪个知识点卡过壳。有次听到个例子,有个小女孩在学凸透镜成像时老搞不清虚像实像,电话那头的中学生直接说:"你就想象在玩自拍,手机里的是虚像,镜子里的也是虚像。"这话要换成年人来讲,保不齐就得搬出什么成像原理了。
现在很多家长也开始算这笔账。普通家教每小时八十到一百五,而东阳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相当于每小时叁十来块。关键是省去了接送时间,遇到下雨天更显方便。王阿姨家的双胞胎就是用这个方式补英语,俩孩子戴着耳麦各占一个角落,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开电话会议。
不过也有人担心效果,隔着电话能讲明白吗?其实很多初中生在视频网站上学过解题技巧,讲题时还会提醒"这题去年期末考过同类题型"。他们用的参考书和学弟学妹是同一版,连课本第几页有相关例题都记得门儿清。
我观察过几个试过这种服务的孩子,他们普遍觉得学长学姐比老师好开口提问。有孩子直言:"问老师怕被说上课没听讲,问家教姐姐就敢说刚才走神了。"这种轻松的氛围反而让学习效率上来了。有个初二男孩期中考试前约了叁次电话辅导,数学居然从七十分蹦到了八十五。
当然这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坐不住的孩子可能需要面对面盯着,自觉性好的孩子却特别喜欢这种自由感。李师傅家的女儿就发明了个"半小时间隔法",先自己写二十分钟题,遇到卡壳的标记出来,攒够四五道题统一打电话问,这样既能连续思考又及时解决了问题。
现在这种学生家教服务百元叁小时的形式还在演变。有的初中生会提前让家长拍错题照片传来,有的在电话后还会发条语音总结重点。虽然不如专业家教系统化,但这种同龄人之间的知识传递,意外地打开了一种新的学习可能。或许教育的本质,有时候就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