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邻近小巷游玩去处
巷口飘来的烤红薯香
那天路过青铜峡车站,突然被一阵焦糖般的香气勾住了脚步。转头望去,车站围墙后头藏着几条交错的小巷,有个大爷正推着铁皮桶改装的烤炉,金灿灿的红薯在炭火上滚得正欢。这条藏在车站身后的小巷子,像是突然掀开帷幕的戏台,把热闹悄悄递到了行人眼前。
巷子不宽,两侧是有些年头的叁层小楼。二楼窗户伸出的晾衣杆挂着小孩子的校服,空调外机上还蹲着只花猫。最有趣的是那些临街住户改造的小铺子——五金店老板把扳手和锁头挂在梧桐树下,修鞋匠的摊位旁摆着几盆薄荷。这种随意生长的生活气息,和百米外车站规整的水泥广场形成奇妙的对照。
再往里走竟发现个巴掌大的旧书摊。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奶奶,正用挂历纸给破边的《水浒传》包书皮。她说在这儿摆了二十年,常有人赶火车前跑来淘两本路上看。随手翻到本八十年代的连环画,扉页上还有前主人用铅笔写的购书日期。这种意外收获的快乐,可比在商场买新书有意思多了。
转角遇到童年味道
巷子拐弯处藏着家糖水铺,老板娘认得不少街坊的孩子。“放学啦?”她边舀芝麻糊边和背书包的小姑娘打招呼,顺手往碗里多撒了把花生碎。这种藏在青铜峡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的吃食,带着种家里厨房的妥帖。木牌子上用粉笔写着七八种糖水,字迹被雨水洇染得像幅水墨画。
隔壁裁缝铺的收音机放着《茉莉花》,针脚细密的棉布门帘随风轻晃。几个老人坐在巷子深处的石墩上下象棋,棋盘是用油漆画在旧桌面上的。有人举起“车”犹豫半晌,对面就笑着敲棋子:“将军抽车喏!”观战的人端着搪瓷缸抿茶,也不催,由着树影慢慢从楚河汉界爬到界河那边。
最让人惊喜的是巷尾突然开阔起来,露出个废弃的小铁道。生锈的铁轨枕木间长满狗尾草,几个孩子正踩着轨道摇摇晃晃走平衡木。这段藏在居民区里的旧铁轨,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游乐场。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踮脚指着远处:“你看火车站的钟楼!”回头望去,青铜峡车站的尖顶正好从屋檐间露出半张脸。
暮色渐浓时,巷口修车铺亮起暖黄的灯。老师傅正给自行车补胎,胶皮烧灼的焦糊味混着饭菜香在空气里飘。有扇窗户传出电视剧主题曲,另一家阳台飘出炸辣椒的呛香。这些相邻小巷游玩去处的妙处,大概就在于能把寻常日子过成流动的画卷。当车站广播隐隐传来列车到站的提示音,巷子里的时光却依然踱着不紧不慢的方步。
临走前又绕回烤红薯的摊子,大爷正在收摊。“明天还来吗?”他笑着指指巷子深处:“我家就住叁单元,天天都在。”接过烫手的牛皮纸包,蜜色的糖浆从裂开的焦壳里渗出来。突然觉得,比起匆匆赶路的车站,这些编织在钢铁轨道旁的人间烟火,或许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