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新茶到24小时安排,新茶24小时全天候安排
腾冲的春天总是来得特别早,当第一缕晨光越过火山口洒在茶山上,采茶人的背篓里已经装满了带着露珠的嫩芽。这儿的茶园有种特别的节奏——从凌晨四点第一拨采茶工上山,到深夜还在挑灯制作的茶师傅,整个制茶过程像是不停转的齿轮,把新鲜茶叶的香气牢牢锁在每一片卷曲的叶子里。
说起新茶从采摘到成品的过程,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份对时间的精准把握。清晨采下的青叶必须在两小时内送到初制所,萎凋、杀青、揉捻、晾晒,每个环节都卡着分钟来计算。记得去年在曲石镇拜访过一位老师傅,他指着墙上那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说:“茶叶就像个娇气的娃娃,什么时候该喂火,什么时候该透气,耽误一刻钟都不行。”说着掀开竹筛让我闻,那股子青草香混着蜜甜味,到现在都忘不了。
二十四小时的茶香接力
午夜十二点的茶坊依然亮着灯,这是最后一道烘焙的关键时刻。守着炭火的老师傅时不时伸手探温,那专注的神情像是在照看熟睡的婴儿。其实从采茶工摸黑上山开始,这条生产线就再没停过——早晨七点开始萎凋,正午时分杀青,下午揉捻,傍晚晾晒,入夜后进入烘焙阶段。整个流程刚好在次日黎明前收尾,真真是把二十四小时用到了极致。
现在很多茶庄都推出了全天候的制茶服务,您要是赶早送去鲜叶,隔天就能喝到成品。上周遇到个从昆明专程赶来的茶友,他捧着刚出炉的茶叶直惊叹:“这茶还带着山场的体温呢!”确实,这种即采即制的模式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活性,喝起来格外鲜灵。不过要维持这样的节奏,得靠老师傅们轮流值守,他们常说:“我们歇得,茶叶可歇不得。”
在腾冲的茶园里转悠,经常会看见很有意思的画面:凌晨叁点揉茶间的灯光映着忙碌的身影,清晨六点的摊晾场上竹筛排成矩阵,而午后两点的炒茶锅里正飘出撩人的栗香。这些片段串起来,就像在看一部对于时间的纪录片。有个年轻制茶师跟我说过特别形象的话:“咱们这儿啊,永远有人刚摘下茶叶,也永远有人正在打开成品包装。”
或许正是这份对时间的执着,让腾冲新茶总是别具风味。下次您捧起一杯清亮的茶汤时,不妨想想这片叶子经历过的二十四个时辰——从晨雾里的采摘到星月下的烘焙,这杯茶里装着的,是整个茶山不停歇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