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小巷子玩辩辩快餐,恩施小街辩辩快餐体验
恩施小巷子玩辩辩快餐,恩施小街辩辩快餐体验
说起恩施,大家会想到大峡谷的雄奇,腾龙洞的壮阔,可我呢,却偏偏对城里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情有独钟。你别看这些巷子不起眼,灰扑扑的墙面,窄得只容得下两人并肩,可这里头藏着的,才是恩施最鲜活、最接地气的魂儿。
那天下午,太阳斜斜地挂着,没什么目的,我就溜达进了这么一条巷子。巷子口有个大爷在慢悠悠地编着竹筐,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唱着什么戏。往里走,两边是有些年头的民房,偶尔能闻到谁家厨房里飘出的腊肉香味,馋得人走不动道。就在这烟火气里,我瞧见了一家小店,门口挂着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几个简单的菜名。
店面是真小,也就摆得下叁四张桌子。老板是个围着围裙的大姐,正麻利地颠着炒锅,火光“噗”地一下窜起来,又落下去,香气立刻就弥漫开了。我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旁边坐着几位本地的老师傅,一边喝着包谷酒,一边用我听不大真切的方言聊着天。这种感觉,和坐在那些窗明几净的大饭店里完全不一样,怎么说呢,就像一下子闯进了恩施人的日常生活里。
我抬头看了看墙上那张塑封的简易菜单,心里琢磨着吃点啥。这时,老板大姐转过头,用带着浓浓恩施口音的普通话招呼我:“弟娃儿,吃点啥子嘛?我们这儿炒菜快得很!”我顺口就问,有啥推荐的。她笑着用勺子指了指锅里:“来个我们这儿的特色回锅肉,再配个合渣,管饱又下饭!”她这爽快劲儿,让人听着就舒服。
等待的工夫不长,就听着厨房里叮叮当当一阵响。我环顾四周,墙壁被岁月熏得有些发黄,上面还贴着几年前的年画。这环境,确实谈不上多好,但就是有种让人安心的踏实感。你想啊,能在这种小巷子里开上许多年的店,味道要是不行,早就开不下去了,对吧?街坊邻居的嘴巴,那可都是最灵的标尺。
没一会儿,菜就上来了。一大碗冒着热气的回锅肉,肉片炒得卷曲,油亮亮的,陪着碧绿的蒜苗,看着就让人流口水。还有那小锅里的合渣,豆香混合着青菜的清新,光是闻着就解腻。我赶紧扒拉了一大口米饭,就着回锅肉送进嘴里。嗯!咸香微辣,肥而不腻,那种锅气,是家里的小灶很难炒出来的。尤其是这种恩施小巷子玩辩辩快餐的体验,吃的就是这份迅速、实惠和锅气,感觉比那些摆盘精致的菜,更多了几分生命的活力。
旁边桌的一位老师傅看我吃得香,笑眯眯地跟我搭话:“娃儿,会找地方嘞!我们平时不想做饭,就爱来这儿整一顿。”我一边嚼着菜一边点头,心里想,这可真是找对地方了。这种在小街深处随意发现美食的惊喜,这种恩施小街辩辩快餐体验,远比按照攻略打卡网红店来得有趣。它更像是一场与城市不经意的邂逅,充满了未知和人情味。
吃得差不多了,我靠在椅背上,看着大姐还在灶台前忙碌。外面巷子里的光线渐渐变暗,有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嘀铃铃地穿过。我突然觉得,旅游嘛,不一定非要去看那些名声在外的景点。像这样,花上一个傍晚,钻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吃一顿当地人认可的家常便饭,听听市井的声音,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脉搏,或许能记住更久。
结账的时候,价格便宜得让我有点惊讶。大姐用抹布擦着手,依旧笑呵呵的。走出小店,巷子里已经亮起了几盏昏黄的灯。那顿饭的滋味好像还留在嘴里,而那份属于小巷子的温暖和随意,也跟着我,一起融进了恩施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