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大学城500元叁小时服务,附近学生兼职叁小时五百元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个挺火的话题,是对于库尔勒大学城500元叁小时服务的讨论。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也愣了会儿,这具体是指什么呢?
学校周边经常能看到各种兼职小广告,有的发传单日结80,有的家教时薪50。但提到叁小时五百元的待遇,在学生兼职里确实不算常见。我有个学妹上个月在奶茶店打工,站满八小时才挣一百二。这么对比下来,这个薪酬水平难免会让人多琢磨几下。
薪酬背后的实际情况
后来特意问了在那边读书的同学,他说这其实就是商家趁着开学季搞的临时促销。商场里新开的几家店同时招人,主要工作是穿着玩偶服和顾客互动,或者配合摄影师拍宣传素材。因为要穿着厚重道具服在户外工作,而且得不停活跃气氛,时薪才给得比普通兼职高些。
不过这种好活儿不常有,通常节假日前后会出现几天。毕竟商家也精打细算,要是长期这个薪资,估计早就挤破头了。现在想想,任何高报酬的临时工作,背后都有它的特殊性。
我那同学去年国庆期间也做过类似的,说是给新开的游乐园当引导员。从早上十点站到下午四点,虽然中间能轮休两次,但回家直接累得不想动弹。他笑着说那叁天的报酬,倒是让他换了个新手机。
说到附近学生兼职叁小时五百元这种机会,很多同学都表示见过这类招聘,但实际能应聘上的次数并不多。有时候是专业技能要求高,比如要会操作特定软件;有时候则是因为报名人数实在太多,稍微晚点看到消息就招满了。
现在有些商家挺聪明的,会把长期岗位拆成短期项目来做。比如需要五个客服,就不招全职,改成每天轮换的兼职人员。这样既节省了社保支出,又能让队伍始终保持新鲜感。对学生来说,虽然挣得不少,但工作的稳定性确实没保障。
上次路过大学城商业街,看到快递站点贴的招聘启事还挺有意思。写着“急招下午叁点到六点临时分拣员,时薪四十”,算下来叁小时正好一百二。这个就比较接近学生兼职的正常行情了。所以看到特别高的报价时,反而应该多问问具体工作内容。
其实不管薪酬高低,最重要还是结款靠谱。我认识个美术系的师兄,去年给画廊画墙绘,说好五百一天,完工后老板却各种推脱。最后折腾了小半个月才拿到钱,平均下来还不如去餐厅端盘子划算。
现在同学们找兼职都学聪明了,会先打听商家靠不靠谱,最好是学长学姐做过的地方。毕竟学习已经够忙了,谁也不想额外添堵。不过话说回来,能在课余时间靠自己的能力赚点零花钱,确实也挺有成就感的。
记得大叁那个暑假,我在书店做了半个月的图书整理。虽然每天只是把新书分类上架,但握着刚出版的文学作品时,总觉得这份工作特别适合学生。既安静又能顺便看书,最重要的是从不拖欠工资。
看着现在库尔勒大学城周边越来越多的兼职机会,感觉学生们的选择面确实广了不少。只是无论什么时候,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总是没错的。毕竟学习才是主业,兼职再怎么样也只是生活的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