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龙岩周边200元真情难寻吗
路过龙岩汽车站时,有个蹲在路沿抽烟的大叔突然嘟囔了一句:"现在这世道,龙岩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我捏着手里刚买的奶茶,二十叁块,突然觉得这个问题比奶茶里的珍珠还硌牙。
巷子口修鞋的王阿姨倒是接得住话。她扶了扶老花镜,手里的锥子扎进鞋底又穿出来:"早十年嘛,溪南广场后头那排小吃店,确实有小两口支个麻辣烫摊子。女的收钱,男的烫菜,晚上收摊共骑一辆电动车回去。"她扯紧线头,"那会儿两百块能过五六天呢,现在?"锥子又扎进去,"现在连件像样的羽绒服都买不着。"
物价在涨,真心会不会缩水
我翻开手机银行查流水。上周随份子五百,买菜二百叁,加油叁百。唯独没有对于"爱情"的支出条目。表姐在微信里抱怨,情人节对象发了个52块的红包,她气得没点接收。"不是图他多少钱,可这也太..."后面跟了个裂开的表情。想起父母那代人,工资几十块时还能存出彩礼钱,现在龙岩周边200元真情难寻,到底是钱不值钱了,还是别的东西变了味?
工地认识的李哥给我算过账。他媳妇在开发区电子厂,两人每月能剩六千。"要是光谈感情不谈钱,我儿子哪能上私立幼儿园?"他抹把汗,"感情得落在饭桌上,落在学费单上。"他手机屏保是全家福,照片里他笑得比旁边盛开的叁角梅还艳。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认这个理。去年在中山路遇到的流浪歌手,琴盒里永远只留够买两个盒饭的钱,多的就塞给蹲在旁边听歌的姑娘。"她跟我住出租屋,吃八块钱的炒米粉。"他弹着走调的《米店》,"可你们信么?她昨天拒绝了个开宝马的。"
那些不提价的情意
其实菜市场里藏着答案。卖豆腐的婆婆总会给隔壁修鞋老头留碗豆浆,不要钱,因为老头帮她收过叁年摊。网吧前台小姑娘的保温盒,每天准时出现在快递小哥的配送箱里。这些瞬间,哪件标过价呢?
朋友上个月分手了,理由挺现实——男方家里嫌她工资低。我们坐在龙津河边喝酒,她突然说:"要是真能标价倒简单了,我攒钱就行。可感情偏不,它要的是你凌晨叁点的陪伴,要的是你记得她不吃香菜。"
或许该换个算法。开发区那对开早餐店的夫妻,每天叁点起床磨豆浆。有次丈夫偷偷把煎糊的油条自己吃掉,把金黄的留给妻子。这条糊油条,该怎么记账?
夜幕降下来,我数着口袋里叮当作响的硬币。两百块能买四十个包子,或者看两场电影,又或者...给楼下独居的阿婆付一个月的水电费。那位汽车站大叔可能没想到,他随口问的这个问题,让我在回家路上,看见每扇亮着的窗户里都在飘出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