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火车站小巷子价格,定西车站胡同价位
定西火车站旁的小生意
那天路过定西火车站,忽然想起朋友提过站后头有几条老巷子。拐进巷口,就看见几家小旅馆的老板娘坐在门口摘菜,有个大姐抬头朝我笑了笑:“住店不?便宜。”这话听着亲切,像家里长辈在招呼。
巷子不宽,水泥地面被磨得发亮。左手边五金店的老板正给客人找零钱,右边水果摊的喇叭重复喊着“西瓜两块五一斤”。我蹲在摊前挑橘子,顺口问了句:“师傅,这附近小旅馆啥价啊?”老板麻利地称重:“单间六十到八十吧,长住还能便宜。”他指了指巷子深处,“再往里走,还有更实惠的。”
这价格倒是实在。要知道现在随便住个连锁酒店,少说也得一百五六。巷子里的这些家庭旅馆,虽然没电梯没空调,但被子都晒得蓬松,带着阳光味道。有个大爷在自家门口挂了个“住宿”的硬纸牌,我凑过去聊了两句。他说儿子儿媳都去外地打工了,空着两间房干脆做点小生意。“五十块一晚,洗衣做饭都能用厨房。”他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住这儿的多是熟客,回家转车的、来看病的,图个方便。”
再往前溜达,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一条巷子,靠近车站口的店铺租金高,定价也稍贵些;往深处走个百来米,同样一碗牛肉面就能便宜两叁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位置差价”吧。不过对常来往的人来说,多走几步能省点钱,也挺划得来。
巷尾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剃头铺子,老师傅说他是看着这条巷子变化的。“以前旅客多,小旅馆十几家,现在还剩七八家。”他手里的推子嗡嗡响,“但价格一直没怎么涨,老街坊生意嘛。”墙上贴着价目表:剪发十五元,刮脸十元。这价钱在城里恐怕找不到了。
我在巷口的快餐店要了碗臊子面,老板娘边擦桌子边聊天。“我们这菜价和五年前差不多,”她指着墙上的菜单,“量大管饱,主要是做回头客生意。”正说着,两个背着编织袋的民工兄弟进来,熟门熟路地点了土豆丝盖饭。十二块钱,米饭随便加。
天色渐晚,巷子里亮起暖黄的灯。那些写着“住宿60起”的灯箱陆续亮起来,偶尔有拉着行李箱的人停下问价。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定西火车站周边,大街上的连锁酒店和巷子里这些小旅馆,仿佛是两个世界。你说这定西车站胡同价位吧,它没什么统一标准,全看老板心情和房间大小,但总体都守着个亲民的底线。
走出巷子时,火车站广场的霓虹灯刚好亮起。回头看看那条安静的老巷,突然觉得它像这座城市的一个注脚,记录着最朴实的生活轨迹。这些藏在车站背后的小生意,或许不够光鲜亮丽,却给很多奔波在路上的人,提供了一处能喘口气的落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