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固原男性常访的小巷
城南那条窄胡同
要说固原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还得数城南那条不起眼的窄胡同。外地人路过根本不会多看一眼,可你要是周末傍晚往那儿走,准能遇见好几个熟人。老马开修车铺二十年了,他一边拧着摩托车零件一边说:“这儿啊,像咱们的客厅。”
巷口老陈的羊肉店永远飘着香味。下午五点半开始,男人们陆陆续续就来了。四十岁往上的居多,也有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跟着父亲来。他们不急着进门,总爱在店门口站会儿,互相递根烟,说说今天油价又涨了,或者谁家孩子考学的事。这种见面方式成了规矩,仿佛不在外面聊上几句就直接进屋,就显得不够郑重似的。
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多年的理发店,老师傅只会剪两种发型——平头和寸头。可男人们就认这个理,坐在那张掉漆的铁椅子上,听着推子嗡嗡响,偶尔从镜子里看见熟人经过,隔着玻璃窗点头打个招呼。理完发也不急着走,坐在门口长凳上,看巷子里的人来车往。
修车铺前的象棋摊
老马修车铺前永远摆着象棋摊。说是摊,其实就是两个木箱拼的棋盘,旁边摆着几个小马扎。下棋的人认真,观战的人更投入。“跳马啊老张!”“别听他的,出车!”这样的吆喝声能一直响到深夜。有时候为了一步棋能争上半小时,最后总是哈哈大笑收场。
这条固原男性常访的小巷有个特点——店面都很小,有的甚至连招牌都没有。但每个老板都记得熟客的喜好:李哥喝茉莉花茶要用大杯子,王叔吃面不要香菜,刚下班的小赵总要先来瓶冰镇啤酒。这些细节让这条巷子有了家的温度,男人们在这里能彻底放松,不必端着架子。
前年旧城改造,这条巷子差点被拆。消息传开后,附近的男人们自发去找相关部门反映。五十多岁的刘师傅说得实在:“咱们不是反对城市建设,就是希望能留个能喘口气的地方。”最后巷子保住了,只是重新铺了青石板,墙上画了些民俗壁画。男人们还是照常来,坐在崭新的石板凳上,感觉却和从前一样。
现在的年轻人也渐渐发现了这里。二十五岁的小陈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他说第一次被父亲带来时还不太情愿,现在却成了常客。“在这儿能听到很多有意思的事,修车的老马会讲八十年代跑运输的故事,开书店的赵叔对固原历史门儿清。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
夜幕降临,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男人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谈笑声、棋子落盘声、炒菜声交织在一起。这条固原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就像城市森林里的一片小空地,让忙碌的男人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他们在这里交换故事,卸下疲惫,然后带着轻松的心情,走向各自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