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巩义茶室品鉴感受记录
那天路过巩义老城区,忽然想起朋友提过的品茶工作室,索性拐进巷子寻去。青砖墙缝里探出几枝野蔷薇,木门虚掩着,推开时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
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烫杯,见我来也不多话,只笑着指指茶席对面的蒲团。阳光从雕花木窗漏进来,照着紫砂壶口袅袅升起的水汽,忽然觉得连呼吸都慢了下来。
茶香里的时光
“这是本地白鹤潭的野放茶。”她注水时手腕轻旋,琥珀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转出涟漪。我学着捧杯先闻,那股带着山林晨露的气息,竟让人想起童年在外婆家后山采茶的情形。
第二泡时茶艺师往公道杯里分了茶,提醒我试试温度正好的这口。舌尖刚触到茶汤,鲜明的兰花香就漫开了,过后喉间还留着甘甜。我们说起巩义品茶工作室最难得的是这份从容,不像城里的茶饮店总催着人快喝快走。
隔壁桌的老先生忽然插话,说他在这喝了五年茶,每次都能遇见投缘的茶友。他说话时手指轻抚着茶杯边缘,那种珍重的神态,仿佛捧着的不是茶具,而是活生生的缘分。
茶点与茶话
配茶的绿豆糕意外地不甜腻,雕成梅花形状,入口即化。茶艺师说这是隔壁糕点铺每日现做的,配浓淡适中的茶汤正好。她说话时总看着客人的眼睛,让人感觉每句话都是认真思量过的。
又续了道红茶,汤色像落日染过的云层。这时进来两个年轻人,熟门熟路地坐在角落开始泡茶。他们带了自己的建盏,说是刚从禹州淘来的,声音里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听着他们讨论茶叶舒展的状态,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来巩义茶室品鉴。在这里,茶不是表演,而是生活本身。那些细致的准备、恰当的沉默、自然而然的交谈,都成了茶香的一部分。
离开时暮色初合,茶艺师包了泡喝惯的茶叶给我。走在巷子里,舌底还回荡着那抹甘甜。忽然觉得,这样度过一个下午,倒比去了什么着名景点更让人踏实。
后来总想起那个茶室木窗的斑驳光影,想起陌生人分享茶叶时眼里的光。或许品茶终究品的不是茶,是在浮世里偷得的片刻安宁,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干净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