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富锦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
一个别称的由来
在富锦大学城附近溜达,你要是听到有人说“去炮楼那边”,可千万别以为是要去什么历史遗迹或者军事堡垒。这个听起来有点特别的称呼,指的就是大学城周边那片密密麻麻的学生公寓和配套的商业小店。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是愣了半天,心里直犯嘀咕: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后来跟几个老生混熟了,才搞明白这其中的门道。他们说,你晚上站在远处往那边瞧,那一栋接一栋的楼房,窗户密密麻麻的,晚上亮起灯来,一格一格的,可不就跟老电影里的炮楼一个样嘛!这话一出,我再一想,嘿,你还真别说,是那么点意思。这个叫法就这么在学生们中间传开了,带着点自嘲,也带着点亲切,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暗号”。
这片被称为“炮楼”的区域,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教室和图书馆之外,待得最久的地方了。它不像市中心那么繁华,但充满了我们最需要的生活气息。楼下可能就是一家飘着米线香味的小馆子,隔壁是灯火通明的自习室,再往前走两步,理发店、水果摊、打印社……一应俱全。生活所需,在这里基本都能得到满足,方便得不得了。
“炮楼”里的烟火气
白天,这里相对安静,大部分学生都去上课了。可一到傍晚,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下课的学生们像潮水一样涌回来,整个区域瞬间就活了。小吃摊的油烟混着饭菜的香气,朋友们相约去吃饭的谈笑声,篮球场上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各种声音和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炮楼”独有的、热腾腾的烟火气。
我特别喜欢在晚上,去楼下那家开了好些年的烧烤店坐坐。老板是个健谈的大叔,他一边翻动着手里的肉串,一边能跟你聊起好几届学生的趣事。他说他眼看着这片“炮楼”一年年地立起来,也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毕业生。在这里,你能听到最真实的校园八卦,也能感受到最直接的人情冷暖。一碗热汤,几根烤串,就能卸下一整天的疲惫。
也有人抱怨,说这里拥挤、嘈杂,隔音不好,隔壁打游戏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确实,这里的居住条件没法跟家里比。但回过头来想,这种“不方便”,某种程度上也正是青春记忆的一部分。在这种相对独立和紧凑的空间里,我们学着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室友相处,如何规划自己那点有限的生活费。
所以,“富锦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这个说法,早已超越了它本身有点戏谑的字面意思。它不再仅仅是指那些外观相似的楼房,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承载了我们无数生活片段的容器。它装着我们的欢笑和偶尔的烦恼,装着深夜复习时泡面的味道,也装着对未来那份模糊又充满期待的想象。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起大学生活,这个略显奇怪的称呼,大概会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带着那段岁月特有的温度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