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陆丰少年少女互动日常
陆丰的夏天总是带着咸湿的海风,街角那家老字号糖水铺的遮阳棚被吹得哗啦作响。几个穿着校服的少年围坐在斑驳的木桌前,不锈钢碗里的绿豆沙已经见了底。
“这道题真是让人头大。”扎马尾的女生用铅笔轻轻戳着练习册,纸张上留下浅浅的印子。旁边的男生把草稿纸推过去,橡皮屑像雪花似的落在桌面上。“你看这里,换个思路会不会好点?”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正在思考的人。
那些藏在日常里的默契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陆丰再普通不过了。放学后的奶茶店,周末的图书馆,甚至在海堤边的石阶上,总能看见男生女生一起讨论功课的身影。有时候是数学题,有时候是英语语法,偶尔也会为历史年份争得面红耳赤。
阿慧记得有次物理考试前,她和邻座的阿明在操场边的榕树下复习。蝉鸣吵得人心烦,可当阿明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电路图时,那些复杂的符号突然就变得清晰起来。“原来是这样啊……”她恍然大悟的语气里带着些许雀跃。这种突然开窍的瞬间,往往就发生在同学间的互相讲解之中。
当然不全是学习的事。上周学校文艺汇演排练,他们班要表演话剧。男生们负责搭背景板,女生们准备服装道具。刚开始总有些手忙脚乱,不是钉子敲歪了就是布料裁错了尺寸。可几天下来,大家居然配合得越来越顺手。
“给我递一下锤子……对,就那个。”
“这道具树的颜色是不是太艳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教室里回荡。渐渐地,男生会发现女生需要帮忙时会不自觉地抿嘴唇,女生也注意到男生思考时会习惯性地转笔。这些细小的发现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彼此间的默契。
最让班主任林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上次篮球赛。班上的女生自发组织了啦啦队,用废旧横幅改成了加油条幅。男生在场上挥汗如雨,女生在场下喊哑了嗓子。当最后一个叁分球稳稳投进篮筐时,整个班级都跳了起来,也分不清是谁先抱住了谁。
这种默契不靠刻意培养,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海边那些礁石,被浪花年复一年地冲刷,最后变得圆润而契合。
现在临近毕业,大家反而很少说起离别的话题。倒是更珍惜现在还能坐在同一间教室的时光。昨天放学时,阿慧看见几个男生偷偷在布置毕业晚会的场地,而女生们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惊喜礼物。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段共同的青春留下注脚。
黄昏的余晖洒在校门口的石碑上,叁叁两两的学生结伴走出校园。他们的笑声飘得很远,和自行车的铃声、小贩的叫卖声混在一起,编织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