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附近500块钱的爱情,邻区低价情感故事
老王头在东港码头边开了十年杂货店,那天他眯着眼睛看我:“五百块?现在这年头,五百块能干啥?连条像样的鱼都买不着。”我盯着手里皱巴巴的钞票,忽然想起小慧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小慧就在邻区那家快倒闭的理发店工作。我第一次见她,她正踮着脚给客人染头发,围裙上沾着斑斑点点的颜料。她说自己是从北边小城来的,租的房子就在理发店楼上,一个月六百。“剩下那点钱,刚够吃饭。”她笑的时候露出两颗虎牙,像极了老家屋檐下的风铃。
五百块能干什么
说实话,在这物价飞涨的年头,五百块真的不经花。去超市随便买点日用品就没了,请朋友吃顿饭都得掂量掂量。可小慧偏说,这五百块能买来爱情。
那个下雨的周末,她神秘兮兮地拉着我去邻区的二手市场。我们在堆满旧货的摊位前翻找,最后花八十块买了台老式唱片机,又用剩下的钱淘了五张黑胶唱片。回到她那个只有十平米的小屋,我们听着周璇的《夜上海》,她把房东扔掉的啤酒瓶插上野花,窗外的雨声混着留声机的杂音,她突然说:“你看,这就是咱们的五百块爱情。”
后来我才懂,她说的不是钱,是那种精打细算却依然愿意为你花心思的劲儿。邻区那些破旧的小店,成了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十五块的麻辣烫能吃出火锅的满足感,叁十块就能在旧书店泡一下午,偶尔奢侈一次,花一百二看场午夜电影,散场后沿着昏黄的路灯走回东港。
码头的老渔民常说,海里的鱼再贵,贵不过真心。这话我到现在才咂摸出味儿来。
上个月小慧生日,我揣着攒了叁个月的五百块,想给她买那条她看了好几次的裙子。可走到商场才发现,裙子已经下架了。我站在橱窗前发呆,突然有人拍我肩膀——是小慧,她手里提着超市购物袋,笑着说:“傻子,我早就不喜欢那条裙子了。”
那天晚上,我们在东港附近的大排档花了九十八块,点了炒蛤蜊、烤鱿鱼和两瓶啤酒。海风吹着她的头发,她掰着手指头算:“剩下四百零二块,够我们吃四次麻辣烫,看叁场电影,还能买一本二手书。”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戒指,“用我省下的饭钱买的,不许嫌便宜。”
现在每次路过邻区那家理发店,我都会想起那些被我们小心翼翼经营的日子。老王头说得对,五百块确实买不着什么好鱼,但能换来两个人挤在出租屋里分享一碗泡面的温暖,换来深夜加班后永远亮着的那盏灯。
昨天小慧剪头发时不小心剪到了耳朵,我一边给她贴创可贴一边数落她不小心。她突然说:“等咱们攒够钱,就在东港附近开家小店吧。”我愣了一下,想起抽屉里那个存折,上面已经有五万多了。虽然离目标还远,但每一天都在变多,就像我们的日子。
码头又要起风了,渔船陆续归港。我看着那些在风浪里奔波的人,忽然明白,所谓爱情,不过是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依然愿意把最后五百块分你一半。而在邻区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朴素得像巷口那盏从不熄灭的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