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海选场子,忻州选拔活动现场实录
舞台上的小伙子握着话筒,手指关节有些发白。他唱的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调子起高了,到副歌部分声音开始打颤。台下几位评委交换了下眼神,其中一位轻轻摇了摇头。这已经是今天下午第叁十七位参赛者了。
忻州海选场子设在老城区的工人文化宫,这儿以前是放电影的地方,红色座椅的绒布都磨得发亮了。场子里没开空调,头顶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把八月份的暑气搅成一团。评委席前面摆着几瓶矿泉水,瓶身上凝满了水珠。
场子里的百态人生
角落里候场的大妈不停整理着旗袍领子,她准备唱晋剧《打金枝》选段。旁边几个年轻人戴着耳机,手指在膝盖上敲打节拍。有位大爷拎着二胡,琴筒搁在脚边,他说是陪孙女来的,要是孙女紧张了,他就上去拉段《赛马》给她壮胆。
工作人员小张穿梭在过道里,手里的对讲机时不时发出杂音。“后台需要矿泉水”、“下一位选手请准备”,他嗓音已经有些沙哑。这场选拔活动从早上八点就开始,现在都快下午四点了。
突然舞台上一嗓子惊艳了全场。是个穿校服的高中生,唱的是《青藏高原》,声音清亮得能把闷热的空气划开道口子。评委们终于打起了精神,最右边那位甚至往前探了探身子。
舞台背后的故事
后台其实挺简陋,就是用幕布隔出来的空间。选手们在这里最后练声、整理衣服,或者干脆坐在折迭椅上发呆。有个扎马尾辫的姑娘一直在深呼吸,她旁边的阿姨安慰说:“就当是来玩的,别紧张。”
文化宫的管理员老刘靠在门框上,看着这场忻州选拔活动,眼里有些感慨。他说这儿上次这么热闹还是正月十五闹红火那会儿。现在年轻人往外走得多了,能聚起来不容易。
那位唱晋剧的大妈上台了,水袖一甩,眼神立马就不一样了。虽然音响设备偶尔发出刺耳的反馈音,但她完全不受影响,每个眼神每个身段都到位。台下有位评委跟着轻轻打起拍子。
穿校服的高中生下场后,好几个选手围过去讨教。他不好意思地挠头,说自己就是在洗澡时练歌,没想到真敢上台。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后台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天色渐晚,文化宫外面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场子里的人渐渐少了,工作人员开始收拾设备。评委们凑在一起低声讨论,手里的评分表已经积了厚厚一沓。
小张终于能坐下来喝口水,他说虽然累,但挺值的。这场忻州海选场子确实挖到了几个好苗子,下个月还要去县里办一场。文化宫老刘已经开始盘算着,下次要把音响设备升级一下。
散场时,那位拎二胡的大爷还是没上台,他说孙女发挥得挺好,用不着他在旁边壮胆了。爷孙俩的影子在路灯下拉得很长,渐渐融进了忻州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