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近密山学子百人叁小时
密山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
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前几天路过密山那片儿,正好碰见一群学生在忙活,看样子得有小一百人。刚开始我还纳闷,这是搞什么活动呢?凑近一看,才发现他们正在清理山脚下那片小树林里的杂草和垃圾。队伍排得老长,从山坡一直延伸到路边,大家手里拿着夹子、垃圾袋,干得特别起劲。有个戴眼镜的男生额头全是汗,眼镜都快滑到鼻尖了,也顾不上擦。
我问了带队老师才知道,原来这是他们学校的传统活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组织学生来密山这边做环保实践。老师说:“孩子们平时在教室里待久了,出来活动活动挺好。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为保护环境出份力。”这话说得实在,现在的小孩确实需要这样的机会接触大自然。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效率。叁个小时不到,那片原本杂草丛生、到处是塑料瓶的区域就变了样。杂草被整齐地堆在一边,垃圾分类装好,连石板路上的青苔都仔细清理了。有个扎马尾的女生特别细心,发现灌木丛里卡着个塑料袋,硬是蹲在那儿捣鼓了十来分钟,非要把它完整取出来不可。
说实话,看着这群孩子认真做事的样子,心里挺暖和的。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捡拾,有的负责分类,还有的专门运送。虽然忙得团团转,但没人喊累,反而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这种场景,比什么说教都来得实在。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有个男生在休息时掏出手机,对着清理干净的山坡拍了张照。后来聊天才知道,他们班正在做一个环保主题的相册,记录每次活动的变化。“等毕业时候翻出来看,肯定特别有意义。”他这么说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
带队老师告诉我,这样的活动他们坚持好几年了。每次都是利用周末时间,既不耽误学习,又能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而且每次活动时间都控制在叁小时左右,刚好是孩子们精力最集中的时段。“时间太短效果不好,太长又容易疲劳,叁小时正合适。”
说到近密山学子百人叁小时这个模式,确实挺科学的。人数控制在百人左右,既保证了效率,又不会太过拥挤。叁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刚好能完成预定任务,又不会让学生们太疲惫。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有个胖乎乎的男生擦着汗跟我说:“以前总觉得环保是很大的事,我们小孩子做不了什么。现在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能贡献力量。”这话说得真好,教育不就是这样吗?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课本上的更让人印象深刻。
太阳渐渐西斜的时候,活动也接近尾声。看着整洁一新的山坡,再看看那些虽然疲惫但满脸成就感的孩子们,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午后特别充实。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课外活动,但对这些学生来说,却是成长中难忘的一课。
临走时,几个学生还在讨论下次要带什么工具来效率更高。听着他们认真的讨论,我不禁想,或许环保的种子,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悄悄生根发芽的。而密山附近的这片绿地,也因为这群可爱的学生,变得更加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