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抚顺火车站后巷名称
记忆里的那条小巷
那天路过抚顺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忽然就愣了一会儿神。脑子里冒出一个特别具体,又有点模糊的问题:抚顺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这问题一出来,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你说,谁会去特意记一条小巷的名字呢?可偏偏就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藏着最鲜活的城市记忆。
我决定绕到站后去看一看。穿过车站主体大楼,周遭的喧嚣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站前是宽阔的马路和高大的建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门面;而站后,则是另一番天地。那条小巷就静静地卧在那里,不宽,两侧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墙皮斑驳,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巷口有几个老人坐在小马扎上聊天,阳光斜斜地打在他们身上,显得格外安详。我走过去,试着问了问:“大爷,麻烦问一下,咱抚顺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名啊?”一位戴着前进帽的大爷抬起眼皮,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话说:“这儿啊,没个大名,我们都管它叫‘站后胡同’,好记!”旁边另一位大妈插话:“早些年还有人叫它‘铁路家属院那边的小道’哩,现在年轻人,谁还记这个。”
站后胡同。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朴实得就像这里的青石板路。它没有那些花哨的称谓,却准确地描述了它的位置和功能——它就是火车站身后,一条供人通行的普通巷子。
巷子里的光阴故事
往里走,生活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巷子两边开着几家小小的店铺,一家理发店的旋转灯箱慢悠悠地转着,里面老师傅正给一位客人修面。隔壁是个杂货铺,老板娘坐在门口择菜,时不时和路过熟客打个招呼。再往里,还能看到一些老式窗户外面挂着晾晒的衣物,在微风里轻轻摆动。
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和站前广场完全不同。广场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是为了抵达或离开;而巷子里的人们,则是在实实在在地生活。你能闻到谁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能听到屋里传来的电视声,能看到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这条不起眼的抚顺火车站后巷名称或许不上地图,但它却是许多人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承载着无数个清晨和黄昏。
我注意到巷子深处有一家卖煎饼果子的小推车,摊主是个中年汉子。趁着没什么客人,我过去买了一套,顺便和他闲聊。“师傅,在这摆摊有些年头了吧?”“可不嘛,”他一边熟练地摊着面糊一边说,“从小就在这片长大,这抚顺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我还真说不上来官名是啥,但闭着眼都能走个来回。你看这地面,哪块砖松了,哪有个小坑,我心里都门儿清。”
他的话让我忽然明白,一条巷子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它有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而在于它是否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脉络,成为了记忆坐标的一部分。
站前广场代表的是抚顺的现在与未来,是奔流不息的时代脉搏;而这条没有正式名字的小巷,则更像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保存着它最质朴、最从容的一面。它见证了无数旅客的迎来送往,也聆听了无数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接指向了我们与一座城市最接地气的连接点。它提醒着我们,在宏大的地标和飞速的发展之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落,同样构成了一座城市真实的肌理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