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那里有站小巷的,平凉站边小巷位置
刚来平凉那会儿,朋友在电话里说“就在平凉站那边的小巷子碰头”,我愣是绕了两圈才找着地方。火车站前那条大路谁都认得,可一转身钻进旁边那条斜坡,仿佛就进了另一个世界。
巷口往里走
这条巷子真有意思,前半截还规规矩矩的,几家小店卖着早餐和日用品。再往里走个五十米,青石板路面就露出来了,两边院墙也斑驳起来。早上八九点最热闹,卖菜的叁轮车、上学的小孩、遛弯的大爷,把不宽的巷子塞得满满当当。我常去的那家理发店,老师傅总爱念叨:“这条平凉站边小巷位置好啊,闹中取静。”
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树下常聚着下棋的大爷。有回我问其中一位,这巷子有没有名字。大爷摆摆手:“要啥名字?住这片的都管这儿叫‘站小巷’,平凉那里有站小巷的,问谁都知道。”
往深处走,生活气息更浓了。晾衣绳从这家窗台拉到那家屋檐,二楼阿姨晾被子时,总能和对门的王奶奶隔空聊上几句。傍晚时分,炒菜的香味从各家厨房飘出来,混在一起却意外地和谐。
巷子里的日常
巷尾李叔的修车铺开了十几年,他说光听脚步声就能认出老邻居。有次我在他那儿给自行车打气,亲眼见他头也不抬就喊出背后走来的人:“老张,今天下班早啊!”
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了家做传统馍馍的小作坊,藏在巷子拐角处。老板娘说她们家在这做了叁代,很多住楼房的老顾客还专门找过来。“平凉站边小巷位置偏是偏点,”她一边揉面一边说,“可老主顾们就认这个地方。”
下雨天巷子别有韵味,雨水顺着老瓦滴落在青石板上,声音清脆。这时候巷子里人少,能看清墙缝里长出的青苔,还有那些褪了色的春联。偶尔有猫从屋檐跳过,惊落一串水珠。
住这片的刘大姐告诉我,她小时候这巷子就这样,几十年过去,外面的火车站扩建了,高楼起来了,可这条站小巷还是老样子。“平凉那里有站小巷的,说的就是这儿了,”她语气里带着点自豪,“像是被时光忘掉了似的。”
傍晚时分,我喜欢站在巷口回望。夕阳把半边巷子染成金色,另一边已隐入阴影。饭菜的香气里夹杂着电视声、小孩的嬉闹声,这些声音在狭长的巷子里回荡,混成一种特别的生活交响。站在这儿,能同时看见巷子尽头的老房子和巷口外火车站新建的霓虹灯,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