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喝茶上课群,黄山品茶学习小组

发布时间:2025-11-03 05:45:43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在小区的公告栏上,我无意间瞥见一张淡黄色的海报。“黄山喝茶上课群”,这几个字莫名就抓住了我的视线。喝茶就喝茶,上课就上课,这俩凑一块儿是闹哪样?我掏出手机,半信半疑地扫了码,心里直犯嘀咕:这该不会又是什么新型的推销套路吧。

群主通过得倒挺快。我刚进去,就收到一份群公告,上面写着:“我们不是培训机构,只是一群爱茶的人。在这里,喝茶就是我们的课,黄山就是我们的大教室。”这话听着有点意思,我那点好奇心算是被彻底勾起来了。

第一堂课:茶香里的相遇

第一次线下活动安排在老城区一家小小的茶室。我到的时候,已经有十来个人围坐在长条茶桌旁了。泡茶的是个头发花白的爷爷,大家都叫他陈老师。他一边温着盖碗,一边慢悠悠地说:“咱们这个黄山品茶学习小组啊,没那么多规矩。今天就是喝喝茶,聊聊天。”

他给我们泡的是太平猴魁,那叶子长得,真跟一个个小猴子似的。我学着别人的样子,先闻了闻香。一股清冽的豆香钻进来,整个人都清爽了。“这茶啊,”陈老师抿了一口,“得慢慢品。就像认识新朋友,急不得。”

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年轻妈妈,她说她就是冲着“黄山喝茶上课群”这个名字来的。“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总得给自己找个喘气的空当。”她笑着说,“在这儿喝杯茶,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从茶叶怎么辨认,聊到各自的工作生活。茶喝透了,人也放松了。临走时我才发现,这两个小时里,我居然一次都没看过手机。

山间的流动课堂

真正让我爱上这个集体的,是后来的茶山之行。那是四月的一个清晨,我们二十多人跟着陈老师上了山。晨雾还没散,整片茶山笼罩在薄纱里,美得不像话。

“你们摸摸这叶子,”陈老师在一丛茶树前停下,“对,就这样,轻轻捏一下。感受到那个厚度了吗?这就是好茶的样子。”我们轮流上前,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触摸着那些嫩芽。

在半山腰的亭子里,陈老师现场教我们冲泡。山泉水在壶里咕嘟咕嘟地响,茶香混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咱们这个黄山品茶学习小组,最好的课堂就在这儿。”他指了指四周的群山,“茶是大山的孩子,你得到它生长的地方来,才能真正懂它。”

我捧着温热的茶杯,看着远山如黛,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所谓的上课,不一定要有黑板和笔笔罢。在这山水之间,每一次呼吸都是学习,每一口茶汤都是知识。

茶桌上的人生

现在,我已经是这个群的“老人”了。每周二的晚上,只要不下雨,我都会去那个小茶室坐坐。群里来了新人,我也会学着陈老师的样子,给他们讲讲茶的故事。

上周来了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愁眉苦脸的,说找工作碰壁了好几次。我们给他泡了杯祁门红茶,那温暖醇厚的滋味,像是能抚平所有焦虑。“别急,”我对他说,“就像这泡茶,头一道可能有点苦,后面就越来越甜了。”

他喝了一口,脸上的表情慢慢舒展开了。是啊,在茶桌上,没有什么烦恼是一杯茶化解不了的。我们聊他的专业,聊他的兴趣,后来还有个做设计的老成员,说可以帮他看看简历。

这样的故事,在这个黄山喝茶上课群里,几乎每周都在发生。有人在这里找到了放松的方式,有人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人像那个大学生一样,在迷茫时得到了温暖的指引。

陈老师说得好:“茶不过两种姿态——浮与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在这个特别的集体里,我们拿起的是茶杯,放下的是生活的重担。茶香袅袅中,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了,又一个秋天要来了。茶室里,水又烧开了,新一泡的黄山毛峰正在盖碗里舒展。不知道下一杯茶,又会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