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泄火的小巷子,金坛清心的小巷弄

发布时间:2025-11-03 09:49:25 来源:原创内容

金坛泄火的小巷子

这条巷子藏在金坛老城东南角,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泛着油光。午后四点半,太阳斜斜地打在西墙爬山虎上,把整条巷子泡在温吞吞的光里。穿校服的男孩踩着单车叮铃铃掠过,车篮里的篮球一跳一跳的;摇蒲扇的大爷坐在竹椅上打盹,收音机里扬剧咿呀呀地飘着。空气里有种说不清的松弛感,像刚沏好的茶,缓缓舒展开来。

走到巷子中段,拐角那棵老槐树下常年摆着修鞋摊。王师傅手里锥子上下翻飞,偶尔抬头和过路的老街坊搭句话:“李奶奶,菜买早啦,五点后头超市打折哩。”他在这修了叁十多年鞋,认得巷子里每双脚的尺寸。有次我看见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蹲在摊前,盯着王师傅给自己掉底的皮鞋上线,突然冒出一句:“真羡慕您这日子。”王师傅头也不抬:“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甜。”

金坛清心的小巷弄

再往深处走,喧闹声渐渐淡去。屋檐下挂着的鸟笼里,画眉偶尔啾鸣两声。71号的木门虚掩着,门板上春节贴的福字褪成浅红。从门缝能瞥见天井里那盆栀子花,白花瓣落在青苔砖上,像谁不经意洒的碎玉。

巷尾有家没有招牌的茶室,老板姓陈,原先是厂里的技工。下岗后把自家客厅打开,摆了叁张茶桌。他不招呼生意,熟客自己推门进来,二十块能坐一下午。有回我碰见个中年男人在角落里默默喝茶,面前摊着图纸。陈老板给他续水时轻轻说:“桥塌了能再修,人别垮就行。”后来才听说,那是城东高架桥的设计师。

住在13号的赵阿姨每天这个时辰在窗口插花。有时是几枝野蔷薇,有时是路边掐的狗尾巴草。她说:“你看这野菊,长在墙缝里照样开得欢实。”她女儿在深圳工作,阳台养的多肉总活不过雨季。视频时娘俩互相指导,一个教怎么用泡沫箱种小葱,一个教怎么调手机美颜。

暮色渐浓时,巷口飘来炒菜的香气。谁家在做红烧肉,糖色炒得正好,那股焦香混着酱油的醇厚,挠得人心里发暖。二楼传来练琴声,是那读初中的小姑娘在弹《献给爱丽丝》,总在同一个段落卡住,反反复复。

我常想,所谓清心,大概不是逃避,而是知道哪里可以安放疲惫。就像巷子尽头那口老井,井水冬暖夏凉,雨季不溢,旱季不枯。住东头的张爷说,他太爷爷那辈就打这井水吃,后来通自来水了,井口封了石板,但掀开来,水还清凌凌的。

夜幕落下时,我转身离开。身后巷子里,各家灯火次第亮起,像一串遗落的星星。那些被金坛泄火的小巷子抚平的心绪,那些在金坛清心的小巷弄里找回的节奏,都化作了青石板上的脚步声,不紧不慢,稳稳地响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