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喝茶新茶嫩茶,平顶山品茶新茶鲜茶
要说平顶山人最近的惬意事,那非得是找个清静的茶馆,泡上一壶今年的新茶不可。这不,昨天路过湛河南路,整条街都飘着淡淡的茶香,叁五成群的茶客坐在梧桐树底下,面前摆着晶莹的玻璃杯,看着嫩绿的茶叶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开,那滋味,光是闻着就让人走不动道。
春天的味道都在茶盏里
你问为啥大家都追着新茶喝?这事儿得从茶叶的时令说起。清明前后采的茶青,经历一整个冬天的蓄养,芽头特别饱满,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也最平衡。老师傅们手工炒制时,连手心都带着对时令的敬畏。前些天在朋友家尝到还没上市的白沙绿,开水冲下去的瞬间,整个客厅都是那股子鲜灵劲儿,像是把春天最嫩的柳芽儿都收进了茶杯。
老茶客们最懂这个理儿。新城区的赵大爷每天雷打不动要去茶馆坐两小时,他说这新茶喝着不像陈茶那样涩口,喉头回味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甘甜。有次我试着学他那样小口啜饮,果然在第叁泡时尝到了他说的"山场气"——那种带着露水清冽的草木香,确实和陈茶是两种光景。
其实挑选新茶也有门道。太早的茶青味道偏淡,太晚的又失了鲜爽。上周末在体育路茶城,店主给我看两种不同时段的毛尖,谷雨前的叶片还带着细密白毫,泡开后能看见茶毫在汤里缓缓游动。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去茶山,她总说"茶如人生,讲究的就是个火候"。
茶香里的市井烟火
如今平顶山的茶馆早已不是从前那种老派模样。建设路那边新开的茶空间,既保留着传统的紫砂茶具,又添了年轻人喜欢的冷泡茶。上次遇见几个大学生在店里写生,画纸上既有氤氲茶气,也有窗外流淌的车水马龙。店主笑着说现在每天要准备二十多种新茶,连周边县市的茶农都直接往这儿送样品。
这种变化还真让人感慨。父亲那辈人喝茶就认准几家老字号,现在光新华区就有叁十多家新式茶坊。有的把茶台摆在露天阳台,有的在包间里布置了茶席,更别说那些把茶叶做出花样来的创新茶饮。不过再怎么变,茶客们最在意的还是那口鲜灵——前两天见着位打扮时髦的姑娘,端着盖碗仔细端详茶汤颜色,那专注劲儿倒和老茶客如出一辙。
说来也怪,在这座以煤闻名的城市里,茶香似乎格外能抚慰人心。矿工下班后习惯先到茶馆坐坐,让茶汤洗去满身的疲惫;白领们喜欢在午后约个茶局,淡淡茶香里谈天说地。建设路那家茶馆的老板有句话说得好:"咱们这儿的人喝茶,喝的是生活。"
茶叶在杯中的沉浮,何尝不像人生的起落呢?新茶上市这两个月,看着茶客们来来往往,每个与茶相遇的故事都别有滋味。或许正是这份鲜活,让平顶山的茶客们始终对每年的新茶保持着期待——就像等待一位如期而至的老朋友,带着山间的晨露和春风,轻轻叩响我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