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弥勒缺乏快餐娱乐场所
这几天在弥勒街头转悠,突然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想找个能边吃快餐边打发时间的地方,还真不太容易。
你说怪不怪?这座小城明明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可要是想找个像大城市那种综合性的快餐娱乐场所,还真让人犯了难。记得上周约朋友见面,在街上逛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只好买了汉堡坐在广场长椅上吃,这场景想想还挺有趣的。
年轻人的小烦恼
跟我同龄的小王最近也吐槽这事儿。他在外地读完大学刚回弥勒,最不适应的就是这点。“在省城读书时,周末常去那种能打游戏、能桌游的快餐店,点个套餐就能待一下午。回到弥勒发现,这种地方还真不好找。”他边说边耸肩,“现在约朋友要么纯吃饭,要么纯玩,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这话倒是提醒了我。弥勒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这个问题,确实让年轻人的社交选择变得有点单调。餐厅就是正经吃饭的,游乐场所又是纯玩的,两者之间好像缺了点什么过渡地带。
我留意到街边有几家快餐店,但推门进去就是标准的用餐区,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大家吃完就撤,完全找不到能让人放松待着的氛围。这让我想起在其他城市见过的那些复合式快餐店,里面划分了不同区域,有的适合快速就餐,有的适合朋友小聚,甚至还有提供桌游或书架的区域。
本地商家的考量
跟开餐馆的李老板聊起这个,他倒是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不是没想过搞这种模式,但弥勒城区就这么大,客流量不稳定。要是划出大片区域做娱乐空间,翻台率肯定上不去,租金成本反而增加了。”他指着店里的摆设说,“现在我们这样简单明了,来吃饭的吃完就走,虽然少了点情调,但经营压力小很多。”
不过他也承认,最近确实有些年轻顾客会问能不能多待会儿,或者有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也许以后会考虑调整,但目前来看,弥勒缺乏快餐娱乐场所的现状,短期内可能很难改变。”
走在弥勒街头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商业形态确实比较传统。餐饮是餐饮,娱乐是娱乐,像两条平行线,很少交汇。这种模式当然有它的好处,比如专业分工明确,但也确实让想同时满足吃饭和休闲需求的人感到不便。
有次我在新开的商场里,看见几个年轻人坐在快餐店角落里玩手机游戏,桌上摆着饮料和零食。问他们怎么选这里,他们说:“没别的地方可去啊,这里至少能坐得久一点。”这话听着让人若有所思。
其实想想,弥勒这座城市正在快速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本地年轻人也对生活品质有了新要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商家注意到这个需求缺口。毕竟,既能快速解决吃饭问题,又能提供轻松娱乐的空间,对现代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现在每次路过那些正在装修的店面,我都会多看一眼,好奇会不会有哪个老板突发奇想,开出一家不一样的店来。到那时候,我们就不用再为“去哪既能吃饭又能玩”这种小事发愁了。
当然啦,现在的弥勒依然是个宜居宜游的好地方,只是在这个小细节上,还留着一丝让人期待的可能性。说不定下次再来这里闲逛时,就能遇见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