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私人工作室快餐,天门私家工坊速食便当
这两天路过老街,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天门私人工作室快餐",浅绿色的招牌在灰扑扑的墙面上格外醒目。透过玻璃门能看见叁四张原木桌,穿棉麻围裙的老板娘正往陶罐里插着芦苇,这场景倒更像是茶馆。
推门时铃铛响了叁声,老板娘抬头笑了笑:"今天有梅干菜烧肉和菌菇鸡汤,米饭用的是五常稻花香。"她说话时手里还在摆弄柜台上的多肉植物,那盆熊童子肥嘟嘟的,叶片像裹了层糖霜。
私家工坊的烟火气
隔着小半开放式的厨房,能看见砂锅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系藏蓝头巾的厨师用长筷翻动着煎锅里的溏心蛋,蛋液在暖光下晃出琥珀色的光晕。墙面上手写着今日菜单:当归羊肉煲38元,时蔬卷饼22元,居然还有现熬的竹蔗茅根水。
点完单才发现墙角立着个旧书柜,除了几本《本草纲目》《随园食单》,竟然还有1987年版的《故事会》。随手翻开泛黄的书页,油墨味混着厨房飘来的菌菇香,忽然觉得等待的时间也不难熬。
梅干菜烧肉是用糙米碗盛的,深褐色的梅干菜吸饱了肉汁,五花肉切成适口的麻将块。尝一口才发现肉皮带着恰到好处的韧性,牙齿陷入脂肪层时,竟像咬开一颗汁水丰盈的果子。最难得的是配了半颗卤蛋,蛋黄里还藏着流心的琥珀芯。
邻桌的大叔正在打包菌菇鸡汤,塑料袋结霜的水珠洇湿了木质台面。"我家闺女就爱喝这口,"他对着手机那头念叨,"比连锁店的味精汤强多了。"老板娘顺手往袋子里塞了包自制萝卜干,那动作自然得像给邻居送份小菜。
藏在城市褶皱里的温度
第二次去时正撞见他们在处理新到的椴木花菇,厨师用软毛刷轻轻拂去菌褶里的尘土。聊起来才知道,这些香菇来自二百公里外的桐柏山,清晨采下时还沾着露水。"现在很多快餐店用泡发的干菇,"他捏起朵香菇在鼻尖闻了闻,"那香气终究是差了口气。"
玻璃罐里腌制的柠檬凤爪渐渐见了底,老板娘又续上新的。她说每天只做二十份,有次晚来的顾客没买到,竟自己带了密封盒来预约。结账时发现柜台多了盒手工牛轧糖,糖纸上印着"赠品"二字,花生粒在灯光下泛着焦糖色的光泽。
最近他们推出了冬季限定套餐,装在保温袋里的山药排骨粥能持续叁小时烫口。外卖单上手写着"小心粥烫",字迹被水蒸气氤氲成淡蓝色的墨团。骑手急匆匆推门时,厨师总会追着嘱咐句:"八宝饭放微波炉热一分半钟,千万别太久。"
暮色渐浓时,暖黄的灯光把"天门私家工坊速食便当"的投影拉得很长。透过雾气朦胧的玻璃窗,能看见厨师正在擦拭紫砂炖盅,那专注的神情不像在打理工具,倒像是在给老友整理衣领。
街角便利店的白炽灯次第亮起,隔壁精品超市的进口食品货架泛着冷光。而这家私人工作室里,陶土罐犹自飘着五谷茶的暖香,蒸笼摞成宝塔形状,笼布里还裹着明日要用的糯米。收银台旁的铁皮盒里,几枚桂花糖正伴着铃铛的余韵轻轻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