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乐昌校门暗号是否仍在使用
前两天路过小学母校,看着崭新的电动门,突然想起小时候流传的“乐昌学校门口暗号”。这事儿真有意思,现在还有人用吗?
记得那会儿放学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同学在墙角比划奇怪手势。我们低年级的凑过去看,他们就摆摆手说“暗号不对不能过”。当时觉得神秘极了,好像掌握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
那些年的神秘手势
最常见的暗号是食指中指交叉轻点额头,据说这是“自己人”的标记。有次我忘了做这个动作,被拦在校门口盘问好久,急得差点哭出来。后来班长偷偷告诉我,周叁的暗号会变成轻拍书包带叁下。这些规矩不知是谁定的,但在我们那届学生里特别流行。
隔壁班小胖更有意思,他发明了“季节暗号”——春天要摸柳树枝,夏天得拿冰棍包装纸。为了跟上节奏,我们整天琢磨这些变化,倒把课本知识记得没这么认真。
现在想想,这些所谓的乐昌学校门口暗号,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小游戏。但在当时,它就像通往神秘世界的通行证,让平凡的放学路变得充满悬念。
二十年后的偶遇
上个月在菜市场,突然有人对我做了个交叉手势。愣了半晌才认出是小学同桌,两人站在萝卜摊前笑得直不起腰。他说现在偶尔还会教儿子比划这些手势,虽然孩子完全不懂什么意思。
我们聊起当年发明暗号的“创始人”,据说后来当了程序员,还在写密码验证程序。这倒挺合适,他从小就对各种密码暗号特别着迷。
不过现在的小学生,放学都被家长直接接走,校门口装着人脸识别系统。那些需要悄悄比划的乐昌校门暗号,在他们看来可能像出土文物一样古老。
倒是在网上看到,有些初中生还在用类似的暗号,不过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专属表情包。时代变了,形式变了,但孩子们想要拥有小秘密的心情,好像从来没变过。
前几天特意去现在的乐昌小学门口转了转。保安大叔听说我在打听暗号的事,笑呵呵地说:“早没啦,现在都是电子校卡,嘀一声就进门。”他指着墙角的监控摄像头,“这些设备可比你们当年的暗号管用多了。”
不过临走时,他神秘地眨眨眼:“倒是高年级孩子还会在手上画星星,不知道算不算你们说的暗号?”这句话让我心里一动,或许这种需要悄悄传承的东西,从来不会真正消失。
回家的路上,我试着对路灯做了个交叉手势。影子投在墙上,恍惚间又变回那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可能每个年代的孩子,都需要这种只属于同龄人的小秘密吧。就像我们当年认真争论哪种手势更酷,现在的孩子或许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神秘领地。
街角几个中学生正在交换眼神,其中一个悄悄比了个痴字手势。我忽然觉得,有些东西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个样子继续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