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火车站附近站街,邻近车站周边街巷

发布时间:2025-11-04 07:51:33 来源:原创内容

那些街巷里的人间烟火

每次路过凌源火车站,我都习惯往西边那条老巷子瞅两眼。那儿有家开了二十年的“老马家抻面馆”,门脸儿旧得掉漆,可香味能飘出半条街。老板娘总系着那条油渍麻花的围裙,看见熟客就扯着嗓子喊:“还是老样子?多搁香菜?”这声吆喝比火车站广播还让人觉着亲切。

凌源火车站附近站街的铺子都带着股实在劲儿。修鞋的老王头把摊子支在槐树底下,工具箱磨得泛白,他眯着眼穿针引线的样子,像在雕琢什么艺术品。有回我看他给姑娘的高跟鞋换跟,劝他换个电动的,他嘿嘿一笑:“这手上的活儿,机器学不来。”是啊,这条街上的手艺人都认这个死理儿。

邻近车站周边街巷的早晨最有看头。五点半,煎饼摊的推车轱辘声准时响起,卖豆浆的夫妻一个收钱一个舀豆花,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赶早车的旅客蹲在马路牙子上喝豆腐脑,热气糊了眼镜,顺手把行李往腿边一搁——在这地界儿,没人担心东西会丢。火车站后身那片早点摊,蒸汽裹着香味能飘到月台上,比什么广告都招人。

我最爱傍晚时分的巷子。夕阳把“利民小卖部”的招牌染成暖橙色,老板娘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择韭菜,经常多抓把青菜塞给邻居。二楼晾着的衣裳在风里晃晃悠悠,花衬衫旁边挂着工装裤,像是把日子也晾在了竹竿上。这些琐碎的烟火气,比车站里南来北往的行李更让人觉得踏实。

去年冬天巷口装了新路灯,可大伙儿还是怀念以前那个昏黄的。修表张师傅说,亮堂堂的反而照不见影子了。这话听着矫情,可你半夜从火车站出来,看见那片朦朦胧胧的暖光,真就像回到家门口似的。现在灯亮了,老邻居们倒是不约而同地在窗台摆上盆吊兰,让那绿意从铁栏杆里探出头来。

车站广播天天报着开往北京、沉阳的车次,可巷子里的人最远只去到街角的菜市场。他们关心的是今儿韭菜啥价钱,明天要不要给读小学的闺女换厚被子。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火车轰鸣声里显得格外结实,像墙角那棵歪脖子槐树,根系早扎进了水泥缝里。

偶尔有游客举着相机拍老房子,巷子里的狗都不爱搭理。它们早习惯了火车时刻表,知道碍7564次进站时该叫叁声,货车经过时要闷头睡觉。这些生灵比人更懂这条街的脾气,它们趴在裁缝铺门槛上打盹的模样,活像巷子里的守护神。

前阵子听说要旧城改造,李奶奶天天搬凳子坐在巷口,说是要多看几眼。其实她看什么呢?不过是看卖糖葫芦的老赵有没有躲城管,看快递小哥能不能认出新装的单元门牌。后来规划图出来,标注着“保留原有风貌”,她才把攥了半个月的户口本塞回枕头底下。

凌源火车站附近站街的夜晚其实比白天热闹。下了晚班的检票员会来吃烤串,跑长途的司机在这喝碗疙瘩汤。路灯下飘着孜然味儿和家常话,偶尔混着火车汽笛声,把一条普通的巷子搅和成滚烫的人间。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