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品茶课程工作室,同江茶艺研习工作室
推开同江品茶课程工作室那扇古朴的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便柔柔地飘了过来,瞬间把人从外头的喧嚣里拉了出来。这里不像个教室,倒更像一位爱茶老友家的客厅,几张原木茶桌,几把素雅的椅子,墙上挂着对于茶的字画,一切都透着那么股亲切劲儿。
工作室的主理人张老师,是个有着十多年茶艺经验的行家。他从不讲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开口总是一句“咱们今天就像朋友一样,聊聊茶”。记得我第一次来,紧张地端坐着,他笑着递过一杯刚沏好的龙井,说:“别拘束,先感觉一下,这茶汤是什么颜色?闻着有什么香气?”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开始,却让我忽然明白了,品茶原来不是考试,而是用感官去认真体会的过程。
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汤
在同江茶艺研习工作室的学习,是从认识一片小小的茶叶开始的。张老师会拿出不同种类的茶青,让我们亲眼看看、亲手摸摸,甚至凑近了闻一闻。“你们看,这绿茶像是睡着了,需要热水来唤醒它;而这乌龙茶呢,是半睡半醒,经过了部分发酵……”他这么一比喻,那些枯燥的茶叶分类知识,立刻就变得鲜活起来了。
实操环节是最有意思的。以前我觉得泡茶嘛,不就是把茶叶扔进杯子加热水?在这儿才晓得,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光是水温就很有讲究,沸水、滚水、蟹眼水(就是刚开始冒小泡的水),不同的茶对水温的要求那可是相当“挑剔”。起初我手忙脚乱,不是水烫了就是把茶叶闷过了,泡出的茶不是苦涩就是寡淡。张老师就在旁边耐心地提醒:“手腕再放松些,水线要稳,别着急……”说来也怪,当你的心静下来,动作跟着放慢,那茶壶里流淌出的水注,仿佛也带着了节奏。
慢慢地,我学会了观察干茶在水中的舒展——那片片叶子,像是重新获得了生命,在杯中旋转、下沉,缓缓地打开,还原成它在枝头时的模样。这个过程,真是有种说不出的美妙。
茶艺,是技艺更是生活
在同江品茶课程工作室待久了,你会发觉这里教的远不止是泡茶的技巧。张老师常说:“茶艺啊,表面看是手上功夫,根子上是心里的修养。”有一次午后,我们练习冲泡一款老白茶,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水沸的咕噜声和注水的淅沥声。那一刻,时间好像慢了下来,所有的浮躁都被熨帖得平平整整。我才真切地体会到,所谓的“修身养性”,原来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冲泡与品饮之中。
工作室也常常组织一些小型的茶会,学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泡的茶,聊聊最近喝茶的心得。没有固定的主题,也没有严格的流程,就是随心随意地交流。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一段段因茶而结下的情谊。茶,在这里成了一座桥梁,连接起各种各样的人。
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每天给自己泡一壶茶的习惯。即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那么十几分钟,专注地和茶叶待一会儿。这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仪式,它让我在快节奏的日子里,给自己保留了一方可以喘息和静心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在同江茶艺研习工作室最大的收获吧——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泡好一杯茶,更教会了我如何安顿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