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泸州站旁后街小径

发布时间:2025-11-03 02:07:01 来源:原创内容

那条熟悉又陌生的小巷

每次从泸州火车站出来,我总忍不住朝右边瞟一眼。那里藏着一条窄窄的巷子,就在出站口往东走不到五十米的地方。说是个巷子,其实也就是两栋旧楼之间挤出来的过道,地上铺的青石板早就被磨得油光发亮。今天接朋友列车晚点,索性拐进去逛逛——这条泸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我路过不下二十回,却从未真正走进去过。

刚踏进巷口,潮湿的空气中立刻混进了油炸食物的香气。有个头发花白的大爷坐在小马扎上,不紧不慢地翻动着油锅里的萝卜糕。“要辣子不?”他抬头问路过的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顺手递过竹签。年轻人熟练地扎起一块,边吃边往巷子深处走去。这种场景,在光鲜亮丽的车站大厅里是绝对看不到的。

再往里走,发现这条泸州站旁后街小径比想象中深得多。两侧的墙面被各种店铺招牌占满了,红底黄字的“王记五金”,蓝底白字的“李氏裁缝”,还有用粉笔写着“今日特价”的小黑板。最妙的是,这些店铺大多还保留着老式木门板,白天一扇扇卸下来堆在墙边,晚上再一扇扇装回去。

在巷子中段,我注意到有个修鞋摊子特别热闹。摊主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手上忙着给高跟鞋换底,嘴里还能和等着修鞋的顾客唠家常。“张阿姨,您孙子上幼儿园了吧?”“李叔,您这鞋底都磨偏了,平时走路得多注意啊。”她记得每个老主顾的情况,修鞋的功夫顺带把整条巷子的人情世故都串联起来了。站在这泸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忽然觉得这条不起眼的通道,倒比外面那个现代化的车站更有生活的温度。

快到巷尾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有户人家正在炒菜,辣子混合着蒜瓣在热油里爆开的香味扑鼻而来。几个刚放学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跑过,书包上的挂饰叮当作响。他们熟练地绕过积水的低洼处,看来是天天走这条近路回家。望着他们消失在转角的身影,我突然想起小时候也常穿过类似的小巷子去买酱油。

回头往车站方向走时,路灯已经亮了。橙黄色的光晕洒在斑驳的墙面上,把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照得格外清晰。巷子里的店铺陆续开始打烊,卸下的门板又被一块块装回去,“哐当哐当”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走出巷口,重新回到车站广场明亮的灯光下,恍如隔世。这条泸州站旁后街小径,就像两个世界之间的过渡带,把旅途的喧嚣轻轻隔离在外。

朋友打电话说列车终于到站了。我站在出站口等他,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那条渐渐安静下来的小巷。它就像这座城市掌心里的纹路,不起眼,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脉络。或许下次提前到站时,我还会再来走走,尝尝别的摊档的手艺,听听不一样的市井家常。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