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武威男人常走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5 20:13:53 来源:原创内容

这条巷子窄得很,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青苔绿得晃眼。老陈每天早上七点准时拐进来,鞋底敲在石板上发出熟悉的哒哒声。

巷口王掌柜正在卸门板,看见他便扬起手里的大茶缸:“老陈,今天羊杂汤熬得浓!”

巷子里的老滋味

这条藏在南大街后身的小巷,地图上找不着名字,本地人都管它叫“羊肠巷”。武威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大多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却藏着最地道的日子。

巷子深处飘来胡麻饼的焦香,混着熟羊皮的腥膻气。剃头师傅老马在屋檐下摆开家伙事儿,铜盆里的水正冒着热气。“头剃完喝碗叁炮台,舒坦。”他边磨剃刀边念叨。这条路武威男人常走的小巷,成了他们生活里绕不开的弯弯绕。

老陈在汤馆坐定,碗里的汤热气腾腾。他吹开油花,慢悠悠地说:“在这条巷子里,能咂摸出武威的本来味道。”可不是么,东头打馕的维吾尔族大叔,西头修鞋的四川媳妇,南腔北调都融在这百十米长的巷弄里。

午后阳光斜照进来,把巷子切成明暗两半。几个老汉蹲在阴凉里下象棋,棋盘直接画在地上。“将!”黑脸老汉重重拍下棋子,震得旁边茶缸都晃了晃。这是武威男人常走的小巷里最常见的光景——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让人想起河西走廊上悠长的驼铃。

裁缝铺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唱着秦腔,声音穿过晾晒的衣裳飘到街上。武威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往往藏着这样的手艺人家。老裁缝扶扶老花镜,针线在布料间穿梭,就像巷子里这些男人,把日子缝补得结实实。

夜幕降临后,巷口烤肉摊的炭火红彤彤的。孜然香味飘过来,勾得人走不动道。几个出租车司机围坐着,烤羊腰子在铁签子上滋滋冒油。这是他们交班后的据点,方向盘后的疲惫,都在烟火气里慢慢消散。

老陈说,他在这条巷子走了二十年。女儿考上大学那年,他在这儿喝了整夜的酒;父亲去世那天,他躲在巷尾哭了半宿。武威男人常走的小巷,见证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像一位沉默的老友。

如今新城区的马路越来越宽,这样的巷子越来越少。但总有些老武威,还是愿意拐进这些弯弯绕绕。或许他们找的不仅是那些老味道,更是年轻时的那股子劲儿——那股在黄沙漫漫的河西走廊上,咬牙前行的倔强。

巷子深处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昏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老陈走出巷口时回头望了望,那些光影里的身影,都带着武威男人特有的步态——不紧不慢,却步步踏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