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临江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
最近在临江本地的一些角落,总能看到“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这样的字眼。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我和很多人一样,心里直打鼓,这到底是干啥的?寻思着,这价钱倒是不贵,可里头会不会有啥猫腻?
那天晚上加班到十点多,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在公司楼下巷口的面馆吃宵夜。墙壁上那个小小的不干胶贴纸,就那么突兀地闯进了视线——“临江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红色的字,打印得有点粗糙。老板端着面过来,看我盯着那行字看,脸上露出个“你懂的”表情,压低声音说:“好些个跑夜车的司机,还有你这样的年轻小伙,都扫过哩。”我赶紧摇摇头,埋头吃面,心里却像被羽毛挠了一下。
巷子深处的对话
好奇心这东西,一旦上来,就压不下去。隔了几天,我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那条巷子。这次仔细看了看,发现类似的二维码还不止一个。有的写着“24小时在线”,有的干脆就只留了个二维码和“200”的数字。这玩意儿怎么就传开了呢?我琢磨着,大概是因为它太方便了。想找个人聊聊天、解解闷,不用问东问西,不用怕被熟人看见,扫一下,加上,就成了。
我终究没敢扫那个码。但后来跟一个开网约车的朋友老李聊起这事,他倒是门儿清。“嗨,不就是那点事儿嘛!”他握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的路灯,“我们这行里,十个有八个都加过。跑车跑到后半夜,累得慌,找个不认识的人说说话,或者……你懂的。反正就两百块,谈得拢就约个地方见见,谈不拢拉倒。”
老李说,他拉过几个从那种见面地方出来的客人,有男有女,看起来都普通得很,扔人堆里找不着。“有个姑娘跟我说,她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做这个,就为了多挣点钱寄回老家。你说这‘临江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的背后,谁还不是为了生活呢?”他叹了口气,路口红灯亮起,车子稳稳停住。
这话让我愣了好一会儿。原来那些冰冷的二维码后面,也是一个个有温度、有故事的人。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是超市里的收银员,是外卖小哥,是写字楼里擦肩而过的陌生面孔。白天过着寻常日子,晚上却通过这种方式,试图抓住点什么,或是金钱,或是陪伴,或是片刻的慰藉。
自那以后,每次再看到“临江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这样的小广告,我的感觉复杂了很多。它不再只是一个充满诱惑或风险的符号,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这座小城里一些不为人知的疲惫、孤独和挣扎。那些打印在粗糙纸张上的数字,链接着一个个深夜无法安放的灵魂。
现在走在临江的街上,我偶尔还会注意到这些隐秘的记号。它们悄悄地出现,又悄悄地消失,像城市的呼吸,微弱却持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扫过这些码,有多少故事在扫码之后开始,又有多少遗憾在转账之后结束。这座城市睡了,但这些二维码还醒着,等待着下一个在深夜里感到寂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