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车站旁的小巷风貌
那条小巷,藏着城市的另一面
每次走出鄂尔多斯火车站,视线总会被那座气派的建筑和宽阔的广场占据。说真的,头一回来这儿的人,多半会觉得这座城市崭新得有点不真实,好像一切都被精心规划过,连空气都带着点儿“秩序井然”的味道。可我这人吧,偏偏对那种过于规整的地方提不起劲儿,目光总忍不住往旁边瞟——就在车站正对面,隔着一条马路,藏着一条不算起眼的小巷子。
那天下午,我拖着行李箱,没像其他旅客那样直奔出租车候客区,而是鬼使神差地穿过了马路,一头扎进了那条鄂尔多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这一进去,感觉像是猛地按下了切换键,外面的车水马龙声瞬间被削弱了大半,时间也跟着慢了下来。
巷子不宽,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矮房子。墙面斑驳,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跟火车站那边光鲜亮丽的外立面一比,简直是两个世界。几家小饭馆的招牌被油烟熏得有些发暗,门口挂着半截的塑料门帘,里面飘出炖羊肉和炒米的香气,那味道,嘿,是实打实的、带着锅气的人间烟火。有家店的老板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剥蒜,看见我这么个拖着行李的生面孔,也只是抬了抬眼皮,手上活儿没停,仿佛我不过是每天经过的许多人之一。
再往里走,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是一家修理铺。老师傅正埋头对付一个不知名的铁家伙,零件摆了一地。旁边还有个小卖部,玻璃柜台里摆着些我童年时才常见的零食和饮料。我买了瓶水,店主是个老大爷,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话跟我闲聊了两句,听说我刚下火车,他笑了笑,说:“这儿啊,跟那边不一样,我们这儿慢。”
“慢”,这个字用得真妙。我站在巷子中间,回头能望见火车站现代感的屋顶轮廓,向前看是这条充满生活痕迹的车站旁的小巷风貌。一边是代表着效率、速度和远方的交通枢纽,是人们旅途的起点和终点;而另一边,则是本地人日常的、琐碎的、扎根于此的生活现场。这条小巷,它不像是个景点,它就是个活着的、会呼吸的社区角落。你能看到晾在二楼窗口的衣物,能听到屋里传来的电视声,能闻到饭菜香,能感受到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
它或许没有宏伟的叙事,但这种真实的、甚至有些粗粝的质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踏实。它就像一个城市的“后台”,没有经过刻意的妆扮,展示着生活最本来的样子。旅客们在前台匆匆而过,而这里的人们,则在后台过着自己的日子。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小巷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是那种温暖的、昏黄的光。我拖着箱子往回走,重新融入火车站广场明亮而冷清的光线里。这一趟短暂的穿行,仿佛是一次奇妙的时空交错。那条鄂尔多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以及它所代表的平静与真实,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记,远比车站本身的宏大,更让我记得住这座城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