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学生品茶工作室,青年学子茶艺交流空间
推开那扇嵌着玻璃的木门,茶香就轻轻飘过来了。几个学生围坐在原木桌旁,手里捧着白瓷杯,热气氤氲着他们年轻的脸庞。这里就是黄骅学生品茶工作室,一个让不少同学下课就想钻进来的地方。
你可能想问,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怎么还聚在一起喝茶?其实啊,刚开始我也纳闷。但来了几次才发现,这儿跟想象中正襟危坐的茶道课完全不一样。没有人要求你必须怎么拿杯子,也没有一堆繁琐的规矩。有个大二的学妹告诉我,她第一次来是因为期中考试压力太大,结果在这泡了一下午茶,心情居然平静下来了。她说:“盯着热水慢慢把茶叶舒展开,就像把自己心里的疙瘩也给捋顺了。”
不只是喝茶的地方
这个青年学子茶艺交流空间,慢慢变成了大家的“第二宿舍”。记得上个月,我碰见两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争论绿茶该用多少度的水冲泡。一个说80度才能保留维生素,另一个坚持85度香气才出得来。争着争着,他们居然翻出手机查起了论文资料。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但却约好下周带各自的茶叶来“盲测”。这种较真劲儿,在别处还真不多见。
工作室的角落有个小书架,上面除了茶艺书籍,还堆着些专业课笔记。经常有人一边品茶一边讨论小组作业,说到激动处直接在茶盘上画起示意图。有次我看见几个建筑系的同学,用茶壶茶杯在桌上摆出个模型,讨论得热火朝天。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确实比图书馆更让人灵感迸发。
负责打理这里的李同学告诉我,他们最初只是几个爱喝茶的朋友凑钱租了个小房间。没想到口口相传,现在每周都有新面孔加入。最让他感动的是,有个平时特别内向的学弟,在这里学会了泡茶招待别人后,居然慢慢敢在课堂上发言了。“看着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因为一杯茶打开话匣子,这种感觉特别棒。”他说着,往我的杯子里续了热水。
现在的年轻人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空间——既不是教室也不是宿舍,能让人卸下压力,慢下来感受生活。黄骅学生品茶工作室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单单提供了好茶,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交流的机会。那些在茶香中诞生的友谊和灵感,或许比茶本身更值得珍惜。
窗外天色渐暗,工作室里的灯温暖地亮着。又一群学生说笑着走进来,熟练地取出茶叶,烧上热水。他们或许不知道正确的茶道礼仪,但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最真诚的方式,与自己、与他人、与一杯好茶相处。而这种自在的交流,恰恰是最打动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