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遂宁女学生精油按摩服务
那天路过遂宁老城区,看见一家推拿馆亮着暖黄的灯,玻璃门上贴着"学生兼职"的字样。里头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正给客人按肩膀,手法挺像那么回事。朋友碰碰我胳膊:"听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学这个,咱们进去试试?"
前台姑娘笑着迎上来,递过价目表时我注意到她虎口贴着创可贴。"刚练手法磨的,"她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这儿的技师都是遂宁本地的大学生。"
给我服务的女孩穿着印有校徽的罢恤,她说自己读护理专业。"练推拿可比背书有意思多了,"她边调精油边笑,"上周有个阿姨落枕,我按完她当场就能转头了。"温热的手指按上肩颈时,我听见她轻声提醒:"要是力道重了您就说。"
从教室到推拿馆的转变
姑娘聊起第一次实习时的窘迫:"当时紧张得手抖,把精油瓶都打翻了。现在倒好,客人夸我手法比老师傅还稳。"她说着找到我肩胛骨附近的筋结,用指关节慢慢顶开。空气里迷迭香的味道弥漫开来,她忽然轻声说:"其实比医院实习轻松些,至少在这儿能看到客人舒坦的表情。"
另一个短头发的姑娘正给老人做头疗,嘴里还念念有词:"叔,这穴位叫百会,我们考试都考过的。"老人眯着眼嘟囔:"比我闺女按得舒坦..."窗外飘来附近学校的下课铃,推拿馆里渐渐响起均匀的呼吸声。
有个客人和我搭话:"我专程从安居区过来的,这些学生娃手法实在。"他翻过身让技师按后背,"比玩手机强多了,既赚生活费又长本事。"正在给他推背的姑娘抿嘴乐:"刚开始我妈还不同意,现在天天让我给她按颈椎。"
暮色渐浓时,两个姑娘凑在前台写作业,记账本压着《人体解剖学》教材。有个客人离开前特意回头:"下周还来找你啊同学。"扎马尾的姑娘挥挥手,腕上红绳系着的铃铛轻轻作响。
推拿馆老板整理着毛巾说:"这些孩子晚上补功课到凌晨,白天还坚持来。去年有个姑娘用攒的钱买了整套针灸模型,现在都考上康复师了。"里屋传来学生们互相考核的对话:"足叁里往下两寸...对,就是这里酸胀就说明找准了。"
离开时华灯初上,我看见玻璃窗里的剪影:她们正在给对方练习手法,时而停下来翻书对照。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特有的样子——既要面对生活的重量,又总能在精油氤氲的香气里,找到让自己和他人都轻松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