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 吴川学院外援女,吴川学院外来女生

发布时间:2025-11-06 04:17:15 来源:原创内容

这两天路过吴川学院西门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总有几个特别显眼的身影。她们拖着行李箱站在校门口查手机地图,或是用带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向保安问路。这不,今天下午我又看见一个穿碎花裙的女生,正吃力地抱着半人高的快递箱往宿舍区走。

这些姑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援女"——当然这个称呼没有半点贬义,反倒带着些佩服。她们大多是从雷州其他县市考过来的,也有从湛江市区来的。说起来挺有意思,吴川学院这几年新建的实训楼和多媒体教室,不少设备连省城的大学生都没摸过呢。

教室里的新风景

上周英语课上,老师让分组讨论。我注意到坐在角落的那个雷州女生,她说话时总习惯性地用手比划,把雷州方言里生动的比喻带进了课堂。说到海鲜市场的话题,她脱口而出"虾蟹挤得像笆篱里的田螺",把全班都逗乐了。这种鲜活的语言,是我们这些本地学生很少能带来的。

这些外来女生带来的不只是口音差异。记得有次设计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传统手工艺品。来自雷州东里镇的陈雯,居然用红树林的落叶编出了完整的故事图样。她说小时候常看渔民补网,那些经纬交织的手法就记在了心里。现在她的那件作品还摆在实训楼的展示柜里。

食堂阿姨和我闲聊时提到,这些姑娘普遍爱吃辣。后来食堂窗口真的多了辣酱瓶,最近连夜宵档都开始卖麻辣烫了。这种变化就像往白粥里加了勺盐,看似微小,却让整锅粥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不过她们也经历过不太容易的适应期。我的室友小琳刚来时,经常半夜在阳台给家里打电话。有次我听见她带着哭腔说:"这里的人都讲吴川话,买菜都听不太懂..."但没过两个月,她已经能用蹩脚的吴川话和菜市场阿婆讨价还价了。

现在走在校园里,你能看到她们带来的种种痕迹:图书馆出现了雷州戏曲的谱子,舞蹈社新增了雷州傩舞的练习,连篮球赛的啦啦队都融入了雷州歌谣的节奏。这些变化像是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实实在在。

昨天在操场遇到大四的学姐,她正带着几个低年级的雷州学妹修改求职简历。听到她耐心解释吴川本地公司的特点,我突然意识到,这些曾经的外来者,现在反倒成了帮助新生的"东道主"。这种身份的转变,或许就是成长最生动的注脚吧。

夕阳把教学楼染成橘色的时候,我又看见了那个穿碎花裙的女生。现在她已经能熟练地指着路牌给新生指方向了,裙摆扬起的样子,就像校园里那些刚刚扎根的紫荆花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