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那里有站小巷的,张家口站旁小巷位置
张家口站旁小巷位置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他突然问我:"听说张家口那里有站小巷的,具体在哪儿啊?"这一问倒让我想起不少事儿。张家口站南出口往右一拐,走个百来米就能看见几条交错的小巷,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墙角还留着前两年画的冬奥宣传画。
早晨七点的小巷最有意思。卖豆腐脑的叁轮车支在电线杆旁边,老板娘系着蓝布围裙,舀豆花时总要问句"香菜辣椒都要不"。再往里走,修鞋摊的老赵已经给叁个顾客换了鞋跟,他边敲鞋钉边和买菜回来的老太太唠嗑:"今儿芹菜便宜,一块八。"
要说张家口站旁小巷位置最大的特点,就是那种新旧交织的劲儿。去年新装的太阳能路灯底下,还堆着有些年头的腌菜缸。五金店王老板在抖音开店两年了,可店面玻璃上还是贴着泛黄的"配钥匙"红字,他说这是祖传手艺不能丢。
记得有回我在巷口等快递,听见两个年轻人站在墙根看涂鸦。穿黄衣服的姑娘说:"这画的是大境门还是火车站?"她的同伴看了半天:"像是把老火车画成了龙。"他们讨论的正是本地美院学生上个月的创作——把蒸汽火车和长城纹样揉在一起的壁画。
傍晚时分最能感受到生活气息。放学的小孩举着糖葫芦从晾晒的被单间钻过,下班的人提着蔬菜在杂货店前寒暄。裁缝铺的刘姨五点半准时关店,她说得赶着去接孙女,但裤脚改边儿的活儿永远会在约定时间完工。
这些巷子看着不起眼,却藏着不少老手艺。修表铺的玻璃柜里摆着上世纪的老闹钟,修车摊的师傅能徒手编出竹制车篮。最神奇的是巷尾配锁匠能记住整条街老住户的锁芯型号,有次邻居忘带钥匙,他看了眼门牌号就直接从工具箱里找出备用钥匙。
冬天下雪时,红砖墙映着雪光特别好看。卖烤红薯的大爷会在避风处生起炭炉,路过的人总要停下来搓搓手,买块烫手的红薯。蒸汽混着烟火气升起来,把"张家口那里有站小巷的"这个普通地点,变成了带着温度的记忆坐标。
现在偶尔路过,还能看见穿着冲锋衣的游客举着手机拍视频。他们对着斑驳的砖墙和晾晒的玉米串按下快门,或许也在好奇这些沉默的巷子,究竟装着多少普通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