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全区外卖工作室均可安排,武穴外卖服务全面覆盖
这两天我手机响个不停,全是街坊邻居在群里问外卖的事。张阿姨家装修走不开,李哥店铺里忙得抽不开身,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咱们这片到底能不能准时吃上热乎饭?
说起来,武穴这几年变化真不小。以前想吃点别的口味,得专门坐车去城区。现在可好,打开手机下个单,热腾腾的饭菜直接送到家门口。特别是最近,我发现了个挺让人安心的现象——武穴全区外卖工作室均可安排,不管是新开的煲仔饭,还是老字号汤包馆,都能通过外卖吃到。
这份方便来之不易
记得去年这时候,我表弟在城西开了家小吃店。刚开始他只做堂食,总觉得外卖平台抽成高,配送也麻烦。后来看着别家店订单源源不断,他才试着联系了外卖工作室。没想到工作室派了专员上门,手把手教他打包技巧,还根据菜品特点推荐了保温包装。现在他店里外卖收入占了四成,经常乐呵呵地说:“这笔账算得值!”
这样的例子在武穴越来越常见。从最开始只有几家大餐厅做外卖,到现在连巷子深处的甜品店、小区里的私房菜都加入了进来。你想想,这背后得有多少人在忙活?餐厅要准备食材,外卖员要规划路线,平台要协调订单……能把这件事在全区铺开,确实花了不小力气。
前两天我路过龙潭路,正好碰到个外卖小哥在等红灯。和他聊了两句,他说现在每天能送四十多单,最远送到田镇那边。“虽然跑得远点,但看到顾客开门时惊喜的表情,就觉得值了。”他边说边检查保温箱里的餐盒,那认真的劲儿,让我突然觉得这份工作真不简单。
现在武穴的武穴外卖服务全面覆盖确实给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我家隔壁的赵奶奶,儿女都在外地,自从学会了用手机点餐,整个人都开朗多了。她说不用再为做饭发愁,还能换着花样吃,前两天还兴奋地告诉我尝了家泰国菜:“酸酸甜甜的,跟我们武穴口味不一样,但怪好吃的。”
说到口味,现在武穴人能选择的太多了。江边的渔家乐把新鲜鱼获做成外卖,用特制保温桶装着,送到家还冒着热气;老街的早点铺把豆皮、油条搭配成套餐,上班族起床就能下单;就连乡下农家乐都开始做外卖,把土鸡汤、野菜饼送进城里……这种变化,五年前我想都不敢想。
当然啦,偶尔也会遇到配送延迟的时候。上周下雨天,我的外卖晚了二十分钟。骑手送到时连连道歉,雨衣还在滴水。其实大家都能理解,特殊天气嘛,安全最重要。后来我发现,很多商家现在都会在雨天附赠暖心便签,提醒饭菜要加热再吃,这种小细节挺打动人。
随着武穴全区外卖工作室均可安排成为常态,我感觉整座城市的生活节奏都在改变。年轻人创业开了更多特色小店,不用再担心客源问题;老人家学会了视频通话点餐,和配送员都成了熟人;就连晚上加班的人,也知道有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外卖工作室的灯,也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有时候晚上散步,看到外卖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车灯连成一条流动的光带。这条光带连起了商家和顾客,连起了传统和现代,也连起了武穴的每一个角落。这大概就是现代小镇的生活图景吧,既保留着熟人社会的温情,又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
对了,昨天我小侄子过生日,蛋糕就是通过外卖从城区酒店订的。配送员准时送到,蛋糕完好无损,上面的卡通图案一点都没歪。孩子吹蜡烛时特别开心,而这份开心,有一部分确实要感谢那个风雨无阻的外卖网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武穴人还能享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便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