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喝茶上课资源群,根河品茶学习交流群
这两天群里聊得挺热闹的,有位刚接触茶道的朋友在根河喝茶上课资源群里发了张照片,说是按教程泡的金骏眉,结果茶叶沉在杯底结块了。大伙儿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人说水温太高,有人建议先温杯,最后发现是注水手法有问题——水直接冲着茶叶浇,把茶烫“熟”了。这种实操中的小插曲,在根河品茶学习交流群里几乎天天上演。
记得去年冬天特别冷,我们在线上办茯砖茶品鉴课。有位大姐全程开着视频,把茶饼放在暖气片上烘了十分钟才掰开。老师连忙喊停:“这就像冻豆腐直接下热锅,外表酥了芯还硬着呢。”那天我们学会了先用茶针疏通茶饼缝隙,再对着光源找自然裂缝。后来大姐在群里晒她撬的完整茶片,骄傲地说这块茯砖够喝整个叁九天。
从烫杯到品香的那些门道
其实很多人刚开始都觉得喝茶简单,直到在根河喝茶上课资源群看到茶艺师演示盖碗技法。叁指怎么捏,碗盖留多少缝,出汤时手腕怎么转,这里头全是学问。上周小王第一次用玻璃盖碗泡龙井,紧张得手抖,结果出汤太急淋了满桌。老茶友们都乐了,纷纷分享自己当初的糗事——有人曾被蒸汽烫红指尖,有人把茶海当废水桶用。
现在群里每个月都有主题茶会,上周日的滇红专场,光蜜糖香和地瓜香就辨别了整整一下午。李老师拿出她珍藏的凤庆老树红茶,让我们对比第叁泡和第七泡的滋味变化。那个午后阳光斜斜照进窗,茶汤在白瓷碗里漾着琥珀光,有人忽然感叹:“这才发现以前喝的都叫茶水,今天才算遇见茶。”
最近根河品茶学习交流群在筹备春茶品鉴,云南的普洱毛料已经寄到样品。负责接收的张姐在群里发语音,说打开纸箱那刻,整个驿站都是山野气。大家都在猜今年头采的香气特征,有人说像雨后竹林,有人说是晒透的干草香。准备等周末茶聚时,用新到的柴烧壶泡开来见分晓。
其实这种慢悠悠的学习挺适合咱们北方人。外面零下二十多度,屋里围坐着摆开茶席,看热气从壶嘴袅袅升起,仿佛把根河的冰雪都泡软了。昨天还有新群友好奇地问,是不是必须买名贵茶具才能入门?常年带着旅行茶具的老陈马上晒出他的便携套装:一个手抓杯、两个品茗杯,插在羽绒服兜里就能去冰钓。
茶桌上总会遇见有意思的人。上回遇到位地质队员,他根据各地水质调整冲泡手法,说大兴安岭的雪水偏软适合泡绿茶,矿区的深井水泡老茶更带劲。还有个奶奶辈的群友,总爱在茶汤里加撮自家晒的金莲花,那种带着阳光味道的花香,任何名贵香料都替代不了。
转眼这个根河喝茶上课资源群建群叁年了,成员从最初的七八个熟人,到现在天南地北的茶友。虽然隔着屏幕,但每当有人分享新淘的建水陶壶,或是展示第一次成功的茶汤色,那种隔着千山万水共品一壶春的温暖,总让人想起老话说的“茶遇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