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类似建筑称谓
那天路过随州大学城,听见两个学生指着路边那栋圆筒状的旧楼说:"看,炮楼。"这个称呼让我愣住了,这栋建筑和战争时期的炮楼明明八竿子打不着啊。
后来和附近便利店老板闲聊才知道,原来学生们给这些建筑起外号,纯粹是因为它们长得像——方方正正的楼体配上窄小的窗户,远远看去确实有点像老照片里的炮楼。这种叫法在学生中间口耳相传,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称呼。
这些"炮楼"的前世今生
仔细打量这些被称作炮楼的建筑,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教师公寓。那会儿建房讲究实用,外观确实不太讲究。灰扑扑的外墙,密密麻麻的窗户,再加上年久失修,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住在里面的李老师告诉我,他刚搬来时听说这楼被学生叫做炮楼,还觉得挺好笑。但时间长了发现,这个称呼反而让这栋普通居民楼多了几分亲切感。"现在连我们这些住户之间打招呼,都会说'回炮楼啊'。"
周边建筑的趣味命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学城周边类似的建筑都有各自的绰号。斜对面那栋贴着白色瓷砖的楼,因为反光太强被叫做"闪光楼";旁边那栋红色外墙的,则被戏称为"辣椒楼"。
在小吃摊排队时,我听到学生们自然地使用这些称呼:"待会儿去炮楼后面的打印店"、"辣椒楼下的奶茶店见面"。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命名,俨然成了学生们的活地图。
城市规划局的李工程师说,他们之前在校园做调研时,也曾为这些民间叫法感到惊讶。"我们图纸上标注的正式名称,远不如学生们自己起的名字传神。"
这种命名的背后,其实是年轻人特有的幽默感和创造力。枯燥的建筑因为这些生动的称呼而变得亲切,这何尝不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呢?
随着城市发展,这些被称作炮楼的旧建筑或许终将被新建的楼宇取代。但相信到那时,学生们又会给新建筑起出更生动有趣的名字,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校园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