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叁小时通话八百元
那天在菜市场听见张阿姨扯着嗓子跟人聊天,你猜怎么着?她说隔壁老王家读初中的闺女,为了跟同学打叁个小时电话,愣是掏了八百块钱话费!我当时正挑着西红柿,手一抖,差点把摊主的秤盘给掀了。
这孩子是普兰县的初中生,平时看着挺文静。她爸妈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八百块差不多够全家半个月菜钱。听说那天晚上她反锁房门抱着手机嘀嘀咕咕,第二天她妈收到话费短信差点以为诈骗——3小时通话,账单整整八百元。
电话那头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哪有什么惊天秘密啊。后来孩子红着眼睛坦白,就是跟转学去外地的好友聊明星八卦、抱怨月考太难、说说班上谁和谁闹别扭。可你说怪不怪?明明现在微信视频都不要钱,为啥偏要打电话?女孩揉着衣角说,听着电流里轻微的杂音,感觉就像对方趴在耳边说悄悄话。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会儿长途电话两块五一分钟,我爸每个月都要掐着表给外地奶奶打电话。有回他忘了看时间,打完发现花了六十多,我妈气得叁天没给他炒下酒菜。现在网络发达了,反而有些孩子愿意花大价钱体验这种“奢侈”的实时连线。
隔壁李老师是初中班主任,她倒觉得这不纯粹是浪费。她说现在孩子平时捧着手机,其实大多在刷短视频、玩游戏。像这样专注地跟朋友聊叁小时,反而成了稀缺体验。虽然话费确实吓人,但那个普兰初中生在电话里把憋了半年的心事都倒出来了,挂电话时眼睛还肿着,嘴角却带着笑。
镇上移动营业厅的小王跟我说,现在这种超长通话反而常见起来。有些套餐送的通话时长根本用不完,但总有孩子特意不用网络通话。有个男孩告诉他,打字聊天像在表演,视频通话得注意表情,只有普通电话能让人放松地说废话。
那八百块钱的话费单现在还贴在老王家的冰箱上。听说他们没打孩子,就是让闺女把零花钱按月扣。女孩现在每周给好友写信,邮票八毛钱一张。她说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比电流声更让人安心。而那张天价账单,倒成了她学会衡量情感价值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