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约茶上课,虎林品茶学习交流
最近总听朋友念叨“虎林约茶上课”,我寻思着这喝茶还能上课?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上周我也跟着去了趟虎林的茶社。推开门才发现,这儿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没有严肃的板书和课桌,只有满室茶香和七八个围着长条茶案坐着的年轻人。
穿亚麻衫的茶艺师李老师正在温壶,看见我们进来便笑着招手:“来得正好,水刚叁沸。”她边说边将茶叶拨进紫砂壶,“咱们今天喝的是凤凰单丛,这种茶最讲究水温与时间的配合。”旁边戴眼镜的姑娘小声问我:“你也是第一次来参加虎林品茶学习交流吗?”
当茶香遇见故事
李老师冲茶的手法行云流水,嘴上却不停:“很多人觉得茶道高深,其实啊,就是和茶叶聊天的过程。”她突然停下来问:“你们猜为什么我泡茶前总要轻轻晃动干茶?”见我们摇头,她促狭地眨眨眼,“让茶叶醒一醒呀,像叫赖床的朋友似的。”满桌顿时响起笑声。
第叁泡时茶汤转为蜜黄色,她让我们仔细闻杯底香。“注意这股兰花香后面,是不是藏着丝丝奶甜?”我凑近杯口,果然捕捉到那缕转瞬即逝的甜香。这种体验很奇妙,明明在学知识,却像在玩解密游戏。
坐在对面的王大哥是这里的常客,他分享了自己的变化:“以前我牛饮普洱就像喝中药,现在学会等待每泡茶的巅峰期。上次在家里招待客户,现学现卖的茶道知识居然促成了合作。”
茶汤里的慢时光
不知不觉两小时过去,我们尝了六款茶。最让我触动的是泡老白茶环节,李老师特意关了空调。“老茶性子慢,咱们得把节奏放得更慢。”等待茶汤沉淀时,有人说起工作压力,有人聊起生活趣事。窗外的车马喧嚣仿佛被茶香隔绝,只剩壶中咕嘟咕嘟的轻响。
新来的小陈惊讶地发现,同一款茶用盖碗和紫砂壶泡滋味完全不同。“这就对啦!”李老师欣慰地点头,“茶具就像给茶叶搭的舞台,舞台不同,表演自然不一样。”她随手展示宋代点茶法的茶筅,“你们要是感兴趣,下期虎林约茶上课我们专门玩穿越。”
临走时我买了同款茶饼,李老师特意叮嘱:“记住今天冲泡它的感觉,回家即使手法生疏,带着记忆泡的茶也会更好喝。”这句话突然让我明白,原来虎林品茶学习交流传授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与万物温柔相处的能力。
如今每次端起茶杯,都会想起那个充满茶香与欢笑的午后。或许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都需要这样的一方天地——让时光在壶起杯落间慢下来,让交情在茶汤传递中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