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新茶论坛,阳泉茶文化交流平台
这几天路过桃河边,发现柳树都抽新芽了。嫩绿嫩绿的,看着就让人想起咱阳泉人春天最惦记的那口新茶。这不,上周六我就溜达着去了趟阳泉新茶论坛组织的品鉴会,说是论坛,其实更像老街坊凑在一块儿唠嗑儿。
现场的阵仗还挺热闹。长条桌上摆满了今年刚下来的茶样,有平定绿茶,也有盂县的红茶。主办方那位老师傅挺有意思,端着茶杯不急着讲茶经,反倒先问大伙儿:“你们说咱阳泉的水,泡哪儿的茶最对味儿?”这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有人说是龙井,有人嚷嚷铁观音,最后老师傅笑眯眯地揭晓——还得是本地的太行山泉配本地茶,那水温和茶香才能严丝合缝地搭上。
茶香里的乡愁
坐在我旁边的是个从太原专程赶回来的小伙子。他说现在超市里什么名茶都有,可总觉得少了点意思。直到在阳泉茶文化交流平台上认识了几个茶友,才明白缺的是那股子带着乡土的茶气。他捏着茶杯闻香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爷爷喝茶——总要眯着眼深吸两口气,才舍得往嘴里送。
其实现在年轻人喝茶的越来越多,只是方式不太一样。论坛里有个九零后姑娘,把茶席搬到了狮脑山的观景台,拍了几段特别有意境的短视频。你说她不懂茶吧,人家能准确说出每泡茶的产地和工艺;你说她传统吧,她又非要用栀子花来窨制红茶。这种新旧碰撞的事儿,在咱们阳泉茶文化交流平台还真不少见。
前两天遇到件暖心事儿。矿务局退休的李大爷在论坛发了条求助,说他珍藏的紫砂壶有了裂纹。没想到第二天就好几个茶友主动联系他,有推荐修复师傅的,有分享养壶经验的,还有个陶瓷厂的技术员直接上门帮忙看了。老爷子后来在论坛里感慨:“这哪是喝茶啊,分明是喝出了人情味儿。”
要说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现在买茶方便多了。以前总担心买到以次充好的,现在论坛里有茶农直接开直播讲解,从采摘到炒制全程看得明明白白。上周试着在下站街道那个茶庄订了两斤明前茶,老板就是论坛里的熟面孔,茶叶送来时还附了张手写的小卡片,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冲泡建议。
转眼论坛都办到第叁年了。看着它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能办起茶艺培训、制茶体验这些活动。有时候觉得吧,这不仅仅是个喝茶的地方,更像把散落在阳泉各处的爱茶人,用一根看不见的茶丝线串成了串儿。下次论坛活动据说要在翠枫山办,我已经开始期待了,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碰上几个读过我这些文字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