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连云港足浴为何光说不练
最近和朋友聊天,说起连云港街头的足浴店是越来越多了。几乎每条街都能看到亮着粉色灯箱的店面,门口贴着"开业大酬宾""新到资深技师"的海报。但奇怪的是,这些店往往开张没多久就关门大吉,过段时间换个招牌又重新开张。这让我忍不住想问:连云港的足浴店,怎么就光打雷不下雨呢?
热闹开场冷清收场
还记得去年家附近新开的那家"足道养生馆"吗?开业那天真是锣鼓喧天,鲜花篮摆满了整条人行道。促销力度也大,原价198的套餐只要68,惹得不少街坊都去尝鲜。可这才过了半年,那家店早就人去楼空,现在变成了一家麻辣烫。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在连云港的足浴行业简直太常见了。
我特意数了数,光是单位周边这两公里内,叁年里前前后后就换了七八家足浴店。每家都是轰轰烈烈地开业,悄无声息地转让。这就让人纳闷了:既然生意这么难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往这个行业里挤?
表面繁荣下的隐忧
和一位曾经开过足浴店的老乡聊起这个话题,他直叹气:"这行当看着门槛低,其实水很深啊。"他说最开始以为租个门面、请几个技师就能开张,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就是技师流动性太大。好技师留不住,生手技术又跟不上。客人今天觉得按得不错,下次再来换了个生手,体验差一截,自然就不会再来了。而且现在人力成本涨得厉害,一个熟练技师月薪没有七八千根本请不到。再加上房租年年涨,水电杂费,一个月下来,看似客流量不小,其实都是在给房东和员工打工。
还有就是同质化太严重。你有的项目别人也有,你的价格别人更低,最后只能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68元90分钟,除开成本,还能剩几个钱?这也难怪很多店开不下去。
为什么还在不停开新店?
既然这么难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新店开张呢?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后来发现,很多投资者其实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只是看着别人开足浴店,就觉得能赚钱。有些甚至是别的行业赚了钱,想找个看起来轻松的行业投资。
他们算账很简单:连云港这么多人口,每个人一个月按一次脚,这市场得多大?可实际做起来才发现,市场竞争早已饱和,顾客的选择太多了。而且现在人消费越来越理性,不会随便进一家不熟悉的店消费。
另外,这个行业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店开业纯粹是为了洗牌,做几个月就关门,换个地方再开。这种短期行为不仅破坏了行业生态,也让正规经营的店家很受伤。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前几天路过的一家新开的足浴店。门口尝贰顿屏上滚动着"旗舰店""五星服务"的字样,但店里却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前台在玩手机。这样的场景,在连云港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或许,这个行业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到底该怎么走出"只吹不做"的怪圈?是继续打价格战,还是做出自己的特色?是追求短期利益,还是深耕细作?这些问题,恐怕不是换个招牌就能解决的。
看着街上又一盏足浴店的霓虹灯亮起,我不禁在想:这次,它能亮多久呢?希望下次路过时,还能看到它正常营业,而不是又变成了火锅店或者奶茶店。毕竟,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需要的是踏实经营,而不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