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安顺包小妹个人联系号码
最近在小区楼下买菜,总能听见几个街坊在闲聊时提到安顺包小妹。张阿姨说她那儿的辣椒酱特别香,李叔夸她家的肉馅调得就是够味。听得多了,我这心里也直痒痒,琢磨着哪天也去买点尝尝。
说起来,这家店开在老城区巷子口,门面不大,装修也简单,可每天一大早门口就排起长队。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还纳闷,这不就是个普通包子铺吗,怎么生意能这么好?等排到我了,才明白什么叫“酒香不怕巷子深”。
那股子家常味道
蒸笼揭开的时候,白茫茫的热气扑面而来,带着面粉发酵恰到好处的微酸,混合着肉馅在蒸制过程中渗出的汤汁香味。我站在柜台前,忍不住深吸了好几口气——这味儿,和我小时候奶奶在家蒸包子时一模一样。
包小妹本人就在柜台后面忙活,系着干净的围裙,手上动作利索得很。她一边给客人装包子,一边笑着说:“都是老街坊照顾生意,咱这馅料每天现调,绝不隔夜。”有个老主顾插话:“她家这味道,别处真吃不着!”
我买了两个鲜肉包,一口咬下去,面皮松软却有嚼劲,肉馅饱满多汁,咸淡正好。最难得的是,能吃出食材本身的味道,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调料味。怪不得大家宁可排队也要等着买。
后来我成了常客,每隔两叁天就去一次。有回下雨天,店里人少,包小妹闲下来和我聊了几句。她说手艺是从母亲那儿学的,开了十几年店,一直守着老方法。“现在好多店图省事,用现成的冷冻面团和预制菜,那味道能一样吗?”她摇摇头,继续低头包着包子。
上周末,我表妹来家里玩,尝了我买的包子后直说好吃,非要我告诉她这家店的具体位置。我说了半天她还是搞不清楚,非要我给她安顺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说这样好联系。我这才想起,自己虽然常去,却从来没存过联系方式。
第二天我特意去了店里,包小妹正在给一个新来的帮手示范怎么捏包子褶。她手把手地教,嘴里念叨着:“这褶子要捏十八个以上,少了包不紧,汤汁就跑了。”等她们忙完一段落,我才上前问她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
“当然可以啊,”她擦擦手,从柜台里拿出张名片,“好多老顾客都有我的电话,有时候要预定大量的话,提前打个电话就行,省得白跑一趟。”我接过那张简单朴素的名片,上面印着“安顺包小妹个人联系号码”,还有店铺的地址。
回家的路上,我心想现在这样实在的小店真是不多见了。很多东西都在变快,可有些味道,还真得慢慢来。表妹后来打电话谢我,说她直接联系了包小妹,预定了几十个包子准备带给同事,省去了排队的麻烦。
昨晚上加班回来晚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我试着拨通了安顺包小妹个人联系号码,想问问他家还营业吗。电话那头,包小妹笑着说:“这么晚还没吃饭啊?我们正准备打烊,不过还有些剩下的,我给你留两个,你过来拿吧。”
走在去店里的路上,夜空中有几颗星星特别亮。我想,或许这就是小城市的好处,人与人之间还保留着那份熟络和信任。到了店门口,灯还亮着,包小妹正在收拾东西,看见我来了,把温在蒸笼里的包子递给我:“快趁热吃,回家好好休息。”
热乎乎的包子拿在手里,温暖从掌心一直传到心里。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能遇见这样一家店,保留着传统手艺和人情味,实在是件让人欣慰的事。